以色列的“决绝”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其军事行动在加沙面临哈马斯灵活的战术调整,并陷入国际道义的压力和持久消耗的泥潭。某种意义上,以色列的“决绝”实际是“决心将本国本民族带入绝境”。这表明:当战略目标本身不清晰或几乎不可能通过单一手段实现时,越是“决绝”,可能越容易陷入困境。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的“闪电战”计划受挫,部分原因也在于对战略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路径的预估出现偏差。 将经济领域的摩擦与真枪实弹的军事冲突直接类比,也需要谨慎斟酌。贸易战虽然激烈,但其规则、参与者和后果评估体系与军事战争有本质不同。中国在应对贸易战时,展现出的“持久战”特征和通过开拓多元化市场、加速科技自主创新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恰恰说明在现代大国竞争中,胜负手远不止于正面交锋的“决绝”,更在于综合国力、经济韧性和全球伙伴网络的构建。 有效的战略是目标、手段与代价的精妙平衡。既需要坚定的意志,也需要审时的智慧(如何时出击、何时谈判),以及对自身和对手承受力的冷静判断。 “预警”效应是双向的。美国的贸易压力确实警醒了中国,加速了中国在供应链安全和科技自主等方面的布局。但亦如本文所揭示的,这何尝不是对美国的“预警”呢?美国人也意识到了。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将压力转化为有效的内生动力,发奋图强。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接下我们看看美国的表现。 从“现场教学”中学习,需要超越一时一地的战术表现,深入理解冲突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与长期趋势。无论是贸易战还是热战,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国家深厚的综合实力、战略耐心以及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支持的能力。
以色列的“决绝”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其军事行动在加沙面临哈马斯灵活的战术调整,并陷
晖志谈情
2025-10-31 14:57: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