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导弹能不能把美军航母给干掉呢?答案是,几乎没可能,哪怕是鹰击-21真的击中了美国航母,想一发就把它击沉,那也是做不到的…… 要聊中国导弹能不能干掉美军航母,得先弄明白一个事儿,美军航母从设计那天起就没打算被轻易击沉。这话不是凭空说的,有实打实的试验和设计数据撑着。 就拿退役的小鹰级“美国”号来说,2005年美军专门拿它做了抗沉试验。从水面、水下、空中发起超饱和攻击,舰体里还装了大量炸药。 就这么狂轰滥炸了整整25天,这航母才慢慢沉进大西洋。这可是迄今为止被炸毁的最大战舰,它用自身毁灭给后续航母设计提供了海量数据,福特级的防护思路就来自这儿。 现在美军主力尼米兹级的防护设计更有讲究。舰体是双层壳体结构,外层负责基础强度,内层用装甲板围成保护壳,把动力舱、弹药舱这些要害部位裹得严严实实。 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都有50毫米左右的装甲,别看厚度不算夸张,用的都是HY-80、HY-100这种高强度钢材,硬度和韧性都拔尖。 更关键的是舰体内部的隔舱设计,23道水密横隔舱壁和10道防火隔舱壁,硬生生把舰体分成2000多个水密舱。这种设计在二战时就被证明管用,现在更是延伸到水线以上,连机库两侧都做成了双层防御。 水线以下的防护更针对鱼雷和水雷,两侧各有5道纵向隔舱壁,能扛住300公斤炸药的鱼雷攻击,就算两枚500公斤水雷同时炸也扛得住。 这些隔舱不是空的,里面填了JP-5航空燃油,这种燃料性质稳定,既能当储备油,还能缓冲爆炸冲击力。 后续建造的尼米兹级还加了凯夫拉装甲,弹药库和主机舱有专门的箱型掩体保护,抗打击能力一步步升级。 新一代的福特级更是在这个基础上优化。用了HSLA-65和HSLA-115钢材,抗损能力比老款的HY系列钢材更强。动力系统是两座A1B核反应堆,功率是尼米兹级的3倍,发电量更是达到2.5倍。 最关键的是它的区域配电系统,左右舷各有一条主汇流母线,分别装在水线上下两层甲板,就算一条被炸坏,另一条还能供电。这种电力冗余对损管太重要了,灭火、排水系统都得靠电力驱动。 再说说鹰击-21,这导弹确实厉害,超高声速突防,美军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拦住。轰-6K挂载后能在航母防空圈外发射,末端机动能力还强,击中目标的概率不低。 但击中不代表能击沉,它的战斗部重量有限,就算末端速度带来额外动能,打穿甲板没问题,可想对整个舰体造成致命破坏太难。 美军航母的损管能力更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硬功夫。尼米兹级的机库用两道防火隔舱壁分成三区,就算一处着火也烧不到其他地方。 飞行甲板和舰体内全是自动化灭火系统,能第一时间控制火势。动力系统也留了后手,就算核反应堆出问题,四个大轴各有一个8000千瓦的柴油机当应急动力,排水、转向都不受影响。 更别提美军水兵的损管训练,从二战时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这套流程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有人觉得导弹打弹药库能引发殉爆,可美军早把弹药库和主机舱分开了,距离拉得很远,就算导弹真炸到弹药库附近,也有多层装甲和隔舱缓冲。而且现代航母的弹药储存有严格的安全设计,不会轻易连锁爆炸。 退一步说,就算鹰击-21真的炸穿了甲板、打坏了部分隔舱,航母也不会马上沉。2000多个水密舱只要封闭及时,进水范围能控制住。“美国”号试验时炸了25天,就是因为隔舱不断封闭,舰体一点点才被灌满水。 现实中航母被击中后,损管队伍会立刻行动,封闭受损舱室、启动排水泵、扑灭火灾,这些操作能极大延缓甚至阻止沉没。 所以说,鹰击-21能击中美军航母,这点不用怀疑,它的突防能力摆在那儿。但想一发击沉,或者靠几发导弹就把航母送进海底,基本不现实。 美军航母的防护设计、隔舱结构、动力冗余和损管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存链。这套体系不是纸上谈兵,是用“美国”号的沉没换来的实战数据,再加上几十年的技术迭代升级而来的。 当然这不是说导弹没用,击中后就算不沉,也能打坏飞行甲板、摧毁舰载机,让航母失去作战能力。但从“干掉”也就是击沉的角度看,难度确实大得惊人。美军花这么多钱造航母,早就把抗沉性当成了核心指标,没那么容易被一发导弹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