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中方后,特朗普一分钟不多待,直接登机返美,外媒:他在韩国吃不饱   麻烦看官

叁号知识局 2025-10-31 16:15:41

见完中方后,特朗普一分钟不多待,直接登机返美,外媒:他在韩国吃不饱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30日金海机场的军事基地里,中方的专机一落地,车队直接开到会场门口,连礼宾车都没空转圈,谈完中方代表立刻赶往庆州会晤李在明,再转场参加APEC峰会,而特朗普那边更干脆,话一说完,脚步都没放慢,径直穿过停机坪,上了“空军一号”,连回头的动作都省了。   美国媒体早前就放过话,说他不会参加APEC首脑峰会。到韩国,只为了这一场单线会晤,没有多边互动、没有联合声明,甚至没有惯常的记者会。就像一场被安排得分秒不差的交易:来,谈,效率高到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外交,而是某种企业合约签署会。   韩国方面倒是用心,挑了军事基地这样的地点,既安全又方便,一边是会场,一边就是飞机,特朗普要是谈到一半不耐烦,随时能走,看起来像是韩方在左右平衡,实际上更像在体贴这位“时间至上”的客人——知道他不爱寒暄,不爱等待,干脆把流程压缩到极限,省得互相尴尬。   可就算流程再简洁,也难掩背后的不协调,韩媒后来爆出一则趣闻,似乎能解释他为什么急着走,吃不饱。   原来在29日那场与李在明的午餐后,他回到釜山希尔顿酒店,第一件事就是点客房服务:一份双层芝士汉堡套餐,要求“多放芝士、多给番茄酱”。听说餐盘送到房间,他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露出久违的满足表情,想想也是,一个身高快一米九的美国人,在韩国连吃几天泡菜、参鸡汤,不跑回汉堡怀抱才怪。   但这不只是笑料,特朗普的胃口其实映照了美国外交的胃口,高强度、低耐心、不讲仪式感,只要谈成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全当可有可无,以前在白宫,他能让宴会换成汉堡薯条,接待外国元首也照样上快餐,如今当了前总统,这习惯依然刻在骨子里——不信高级餐厅,不信复杂安排,更不信多边合作。   釜山会晤正是这种风格的延续。没有象征性照片,没有多余寒暄,只留下韩方略显尴尬的笑容。中方代表团则在下一站继续履程,节奏稳健,安排井然,一个快到近乎急促,一个慢得不慌不忙,两种外交气质在同一块跑道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细看这场会晤的时间表就能明白——特朗普在韩国的停留不到36小时,正式会谈90分钟,内容封闭,不设记者问答,主题聚焦在经贸与安全议题,但没有形成联合文件,美方只想谈核心,不想铺陈。这种“短平快”的会晤模式,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不谈情绪,不铺背景,只讲交易。   可外交不是快餐。它需要温度,需要时间去酝酿信任。特朗普的这场“落地即离场”固然显得高效,却也暴露出一种焦虑,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像个挑食的顾客,只挑自己爱吃的几道菜,其他的统统嫌麻烦。   从多边峰会到区域合作,美国的出席率一年比一年低。如今特朗普重新上场,这种“美国优先、他人靠边”的节奏更甚以往。   韩国也挺无奈,做东的热情用足了,流程安排得体,却发现自己成了过路点。会谈地点离飞机不过几百米,像是为来去匆匆的客人量身定制的中转台。外交讲究面子,可这一幕让人看出的是距离。   那句“吃不饱”的调侃,也许说中了要害,特朗普的不耐烦不只是对韩国菜,而是对多边世界的那套繁文缛节。   他要的是即时回报、明确交易、快速结果,只不过,这样的节奏终究有代价,快餐能填饱一时的胃,却养不出长久的耐性;快进式外交能完成一次任务,却难以构建信任。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