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茶叶公司在制造过程当中非法添加了番泻叶,被罚5981557元,没收4万余

芹姐说法 2025-11-01 17:08:52

常州,一茶叶公司在制造过程当中非法添加了番泻叶,被罚5981557元,没收4万余元的非法所得,罚没款总计约602万。而番泻叶一般是治疗热结便秘,有人觉得这不是好事情吗?为什么要罚款呢? 这家公司是在2021年5月6日成立的,在2021年12月份就开始接单了,它是专门帮别人代加工的。 在代加工过程当中,他们还是实打实的,按照别人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进行生产。他们觉得自己制作的茶叶不但要获得对方认可,还得符合规定,不然的话,做不长,做不大。 这期间,陆陆续续就有很多的公司让他们帮忙加工,茶叶订单多了,它们的质量却没有变,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定制作,丝毫没有懈怠。 不过后来,他们想增加茶叶的功效,就擅自违规在22个批次的茶叶当中添加了番泻叶。 这具体是找他们加工的公司要求的呢,还是他们自己想用这种方法增加茶叶的功效,并不知道,反正在查处当中,就是发现他们的22个批次里面添加了番泻叶。 并且另外还有一个批次也污染了这种叶子。 表面上看这种叶子很普通,也很常见,有网友说这不是我们老家路边常见的嘛,还有点像小野豌豆呢。 也有人觉得这种叶子不是可以治疗通便清热功效吗?用在茶叶里添加一点,不是也挺好吗?听说还可以治疗热结便秘,腹胀腹痛。 所以大家不禁疑问,为什么要罚呢?喝茶叶无非也是养生,那么加入了这些番泻叶,这也是中草药的一种吧,也能起到一些治疗的作用,为什么就不行了? 不过规定就是规定,既然有这个规定,那么肯定是这种茶叶长期喝下去是有损人体的健康啊。 谁还经得起一天到晚拉肚子呢?如果真的需要,那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别人不知道,直接喝了产生身体不舒服,那怎么办呢? 要想清热,要想治疗便秘,那有专门的药呀,那些药也是中成药,可以做到针对性治疗。 所以茶叶在制作过程当中,明文规定就是不能添加这些,就不应该添加,不能因为它能够治疗什么,就随意添加,这完全是违规操作。 因此,公司在接受检查的时候就被查出来了,公司的领导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希望能够宽大处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一时鬼迷心窍就加入了这个叶子。 最后,按照规定直接没收了他们4万元的非法所得,这还没有完,对于这样不按照规定随便加料进去的行为,有严格的规定,需要重罚。 最后,该公司处罚的金额是5981557元,再加上没收的费用,总共高达602万。 普通人一看这可是天文数字呀!他们的这22个批次,加上另外一个批次被污染的,总共收入才4万余元,为什么就罚了598万多呢,这样一来,他们还能不能承受呀? 能这么思考的都属于是善良人,但缺少了一些是非观念,毕竟规定了不能放,那就不能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公司,那么就更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来,不能投机取巧,否则只会栽跟斗。 一、番泻叶未被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属于明确禁止添加的药品成分。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涉事公司在代加工的10个茶叶制品品种共22个批次中主动添加番泻叶,另有1批次因交叉污染混入该成分,其行为已构成“生产经营国家禁止的食品”,直接触犯法律红线。 二、公司被处罚金额5,981,557元处于法定幅度内,体现了“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的执法原则。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本案中:涉案食品生产货值总额为373,847.30元,包含已售出、未售出及半成品的全部价值。 按最低15倍计算,罚款应为373,847.30元×15=5,607,709.50元;按最高30倍计算则为11,215,419元。 除罚款外,监管部门还依法没收违法所得40,308.61元、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对法定代表人实施5年内行业禁入,形成了完整的惩戒链条。 三、尽管公司声称“按委托方要求生产”,但作为食品生产者,其法定责任不可转移。 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委托方应对受托方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委托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受托方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生产,对生产行为负责。” 即使委托方存在授意,受托方仍需承担首要法律责任。若委托方明知添加行为违法,可能构成共同违法,需另行追责。 四、这种将药品伪装成普通食品的行为,本质上是规避药品监管、降低使用门槛的商业欺诈。 涉事产品刻意隐瞒添加事实,通过“草本调理”“清肠润便”等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长期饮用,严重侵害了公众知情权和健康权。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 素材:纵览新闻2025年11月1日报道。

0 阅读:48
芹姐说法

芹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