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今天(11月1日)报道:“美国白宫计划宣布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

百日依山尽 2025-11-01 18:41:04

外媒今天(11月1日)报道:“美国白宫计划宣布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将恢复出货。这对全球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11 月 1 日,一则来自外媒的消息让全球汽车行业瞬间松了口气,美国白宫计划宣布,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即将恢复出货。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全球车企还在为芯片断供的事儿愁眉不展,如今峰回路转的变化,让不少濒临停摆的生产线看到了重启的希望。 这场芯片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 9 月 30 日。当天,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动用一项尘封多年的冷战时期法律,接管了由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不仅撤换了中国籍首席执行官,还冻结了其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调整权。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很快引发连锁反应,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组件,供应链的裂痕就此扩大。 安世半导体的特殊地位让这场风波迅速波及全球。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型芯片生产商之一,它的产品虽然不涉及高端芯片,但在汽车领域却是刚需。从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到车载充电机,从灯光控制到智能驾驶相关部件,几乎都离不开它的车规级芯片。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承载着这家企业的核心产能,仅东莞工厂就承担着全球约七成的芯片封装测试任务,欧洲 86% 的汽车龙头企业都依赖这里的供应。 禁令实施后,全球车企的焦虑立刻显现。日产汽车公开表示,芯片库存仅能维持到 11 月第一周;本田汽车不得不暂停墨西哥一家工厂的生产,同时调整美国和加拿大的生产计划;德国大众甚至筹备暂停沃尔夫斯堡总厂高尔夫和途观车型的生产。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发出警告,若芯片出货不能尽快恢复,将扰乱美国及多个国家的汽车生产,还可能对其他行业产生溢出效应。 车企们并非没有尝试自救,不少企业的工程团队都在紧急寻找替代供应源,但汽车芯片的特殊性让这种努力难度极大。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要求极高,新供应商的认证流程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根本无法应对眼前的紧急缺口。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曾明确表示,行业正在快速消耗储备库存,替代供应商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建立有效库存。 白宫此时推动恢复出货,背后是多重利益的权衡。断供不仅冲击了欧洲汽车产业,美国在欧洲的关联企业也受到波及,德国汽车工业的持续施压让欧盟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同时,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已经影响到经济复苏节奏,继续僵持下去对各方都没有好处。而中国近期也释放出灵活信号,称欢迎遇困企业联系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出口将予以豁免,为僵局打破创造了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风波也暴露了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联系。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布局了 “国内 + 海外” 双供应链,却依然没能抵御地缘因素带来的冲击。中国不仅有东莞的封测基地,上海临港的 12 英寸晶圆厂也在持续扩产,车规 MOSFET 月产能已达到 7 亿颗,占全球相关产能的两成,这些产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如今,恢复出货的消息传来,全球汽车行业的紧绷神经终于可以舒缓。但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供应链危机,也让更多企业意识到核心零部件稳定供应的重要性。未来,全球产业链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韧性,依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1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