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超市水果区,我直接被这堆“高个子”晃了眼——左边紫皮甘蔗堆得像堵黑墙,右边绿皮甘蔗嫩得晃眼,俩放一块儿跟“黑白双煞”似的。 刚想捞根紫皮的让老板削,余光扫到价签:紫皮5块/根,绿皮12块/斤。我手一哆嗦:这绿的是镶了糖霜还是镀了金? 拎起根绿皮甘蔗掂量了下,少说五六斤,算下来一根得小七十块!旁边阿姨看我愣着,凑过来小声说:“这绿的叫‘竹蔗’,甜是甜,但没紫皮脆,咱买紫的啃着得劲!” 我不死心削了小截尝:绿皮的甜是那种“温吞甜”,汁水裹着点清香味,但咬下去纤维粗得像嚼草,啃半根腮帮子酸;紫皮的一咬“咔嚓”响,甜水顺着嘴角流,脆得能直接嚼碎咽下去。 结账时老板说,绿皮甘蔗是南方运过来的,运费占了一半,而且这玩意儿主要是煮“竹蔗茅根水”用的,当水果吃确实不划算。我看着手里那根紫皮甘蔗,突然觉得5块钱香得不行——冬天啃甘蔗,要的就是“咔嚓咔嚓”的脆爽劲儿,贵的不一定是对的,紫皮才是咱打工人的快乐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