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之所以很多小国,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

古凌国际 2025-11-02 20:51:26

一位美籍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之所以很多小国,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是因为一旦得罪美国,美国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国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对方也会想方设法的制裁你”。 美国的外交风格确实像个记仇的账本,动不动就翻旧账。小国如果在联合国多说两句不中听的话,或者支持点让华盛顿不爽的政策,很快就会感受到压力。 古巴从1962年起,美国就实施全面封锁,到2024年累计损失超1700亿美元,单年经济下滑75亿多。这不是大国间的较量,古巴作为小岛国,依赖出口的日子被彻底搅黄。 财政部冻结资产,商务部列禁运清单,第三方企业一沾边就罚款关门。小国领导层算盘打得精:得罪中国可能只是贸易摩擦,但惹美国,经济命脉直接卡住,工厂停摆、失业潮涌现。 伊朗的遭遇更典型。2018年美国退出核协议后,制裁覆盖石油出口,日减11.5%,疫情期还间接导致上万人死亡。波斯湾船只被拦截,银行拒绝清算,企业现金流断裂。 小国们看在眼里,怕在心里。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和海军力量,影响力直达全球每个港口。 2024年,美国制裁项目达1.5万多个,新增3000多项,目标不限于大国,连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这种资源依赖国也中招。 出口管制一出,进口关税一加,小国预算赤字瞬间爆表。这样的及时反制,让小国外交官在会议上低头,宁可调整对华立场,也避开这张网。 委内瑞拉2019年石油制裁就是活例。1039项措施下,经济瘫痪,出口锐减。小国计算风险时,美国路径清晰:情报共享后快速部署,官员出境被拒,股市红灯闪烁。 相比之下,小国得罪中国,反应门槛高,时间拉长。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摇摆不定,一边和中国谈基建,一边接美国军援,但整体贸易从2015年的456亿涨到2024年的720亿,没被一刀切断。这样的对比,让小国产生侥幸。 中国处理国际纠纷的方式,根植于战略耐心。南海争端中,一边维护权益,一边推行为准则谈判,没动用全面经济战。对澳大利亚的反制集中在特定商品,如煤炭和葡萄酒,整体关系没断。 澳方农场主转向其他市场,损失可控。 2023年澳中就大麦争端达成协议,移除关税,出口恢复。立陶宛2021年允许台湾设“办事处”,大陆回应是海关检查出口货物,针对性调整关税,但欧盟整体框架稳住。 种不把对方彻底推墙角的做法,给回旋空间,也避免激化矛盾。 小国在中美间走钢丝,纯属求生智慧。菲律宾总统府监测投资,一边美国军舰停靠港口,一边中国团队铺铁路。 2025年东盟峰会,菲律宾试图平衡,合作中美贸易协议,美方减关税到19%,中方提供基建援助。无关意识形态,就是看谁给实惠多,谁风险小。 立陶宛事件后,欧盟推出反胁迫工具,但小国仍计算:美国承诺兑现快,但信誉打折;中国通过RCEP建制度网,温和反制渐显威慑。 小国理想是多元结盟,利用大国竞争谋发展,而不是跪倒一旁。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