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与特朗普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不应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

红楼背疏影 2025-11-03 09:17:08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与特朗普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不应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结束冲突(10月29日闽南网报道) 先看美英的政策依据。就在斯塔默表态前一周,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两大巨头,连带34家子公司一并纳入制裁清单;欧盟同步落地第19轮制裁,首次将俄罗斯天然气行业纳入重点限制范围,明确拟禁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美英认为这套制裁措施力度充足,若再切断中国这一主要买家,俄罗斯石油出口将出现大幅下滑。但他们忽视了关键前提:俄罗斯石油出口格局已脱离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数据可直观体现这一变化。2022年欧洲对俄石油禁运前,欧盟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45%;截至2025年10月,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8%。亚洲市场成为替代核心,中国和印度是主要进口国。 以中国为例,2025年前三季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同比增长18%,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32%,超过欧盟此前的最高占比。 俄罗斯对亚洲出口的石油价格较国际油价低约12%,对于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而言,具备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美英采取的“禁运逼和”策略,在历史上并无成功先例。上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联合西方对苏实施石油禁运,苏联转而将石油出口至印度、古巴等国,同时通过“影子船队”向欧洲间接出口,禁运三年后苏联石油出口量反而增长5%。 当前俄罗斯“影子船队”规模远超当年苏联,欧盟5月已制裁189艘俄罗斯影子油轮,但到10月仍有200多艘改装油轮投入运输。试图通过封锁阻断俄罗斯石油出口并不现实。 美英的双重标准更为明显。斯塔默呼吁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时,英国石油公司仍通过第三方企业间接采购俄罗斯原油用于柴油炼制;特朗普在8月曾签发临时制裁豁免,允许俄罗斯企业参与阿拉斯加资源开发。 此类差异化操作难以获得其他国家认同,欧盟内部对制裁的分歧同样突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0月表示,跟随欧盟制裁俄罗斯石油后,该国自11月起面临石油供应中断,最大热电厂日均需消耗350吨石油,冬季12万吨的供应缺口无法填补。 欧盟部分成员国已受制裁影响,没有理由要求中国牺牲自身利益配合制裁。 从军事角度分析,石油收入对俄罗斯维持冲突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但俄罗斯已提前构建抗制裁预案。2025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虽因制裁下降12%,但通过对亚洲市场出口的价格调整及人民币结算机制,石油收入(以美元计)仍实现稳中有升。 俄罗斯军工体系已完成“去西方化”改造,弹药生产原料主要来自本土供应,石油收入波动对前线补给的影响有限。美英对能源制裁的军事威慑力存在高估。 美英的表态客观上推动了俄中能源合作。此前俄罗斯对亚洲市场集中度存在担忧,美英的施压进一步坚定了俄罗斯“向东看”的战略,中俄正协商修建第二条远东石油管道,预计2026年投产后年输油量将增加1500万吨。 对中国而言,这也是巩固能源安全的重要契机——当前俄罗斯已超过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新增稳定供应渠道可降低能源安全风险。 需注意的是,美英缺乏强制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实际能力。石油贸易规模大且交易机制成熟,中俄当前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脱离美元体系后,美英金融制裁难以产生直接影响。 若通过军事手段拦截中俄油轮,将引发直接军事冲突,美英并无此意愿。特朗普此前竞选时曾明确表示“不想与中国搞对抗”,此次配合斯塔默表态,更多是向乌克兰及欧洲盟友释放政治信号。 制裁的实际效果同样有限。欧盟第19轮制裁虽被称为“史上最严”,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坦言,俄罗斯通过加密货币和影子银行,每月仍可获得40亿欧元能源收入。 美国制裁的卢克石油公司,已将旗下炼油厂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反而带动俄罗斯汽油出口增长7%。在全球化体系下,单一领域制裁存在诸多漏洞,实际效果有限。 美英的这一逻辑缺乏合理性,通过逼迫第三方牺牲利益实现自身政治目标,既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也违背能源市场规律。 对中国而言,能源安全是核心利益底线,不会因外部口头施压改变既定采购策略;对俄罗斯而言,石油出口的“东方通道”已全面打通,西方制裁难以动摇其出口根基。 斯塔默与特朗普的电话共识,本质上反映了西方在俄乌冲突中的策略困境——长期冲突后,尚未形成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英国首相称中国应停止购买俄石油,中方:英方不应挑事生非 闽南网 2025-10-29 15:32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