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表示,在特朗普总统的指示下,美国军方正在积极准备杀死在尼日

未央秘史 2025-11-03 11:45:12

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表示,在特朗普总统的指示下,美国军方正在积极准备杀死在尼日利亚灭绝基督徒的伊斯兰主义者。 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2.3亿人口中基督徒与穆斯林各占相当比例,但东北部的极端组织早已将宗教作为施暴工具,其中“博科圣地”和其分支“伊斯兰国西非省”的暴行持续多年,如今仍在升级。 2024年10月27日,与尼日利亚接壤的乍得湖附近一座军事基地遭“博科圣地”袭击,40名士兵当场死亡,大量武器被劫掠,而仅仅半个月后的11月9日,该组织又在同一区域与乍得政府军交火,双方死伤过百,这些极端分子的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更令人揪心的是,平民始终是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联合国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尼日利亚东北部已有106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他们中不少是因宗教迫害逃离家园的基督徒,村庄被烧毁、教堂被炸毁的场景在当地屡见不鲜。 尼日利亚政府虽然嘴上否认“纵容迫害”,声称宪法保障所有信仰公民的权益,但实际行动却难以让人信服。 这个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本应拥有足够的资源打击恐怖主义,可腐败问题早已蛀空了反恐根基,2006至2013年间,55名政府官员和前领导人盗用国家资产高达90亿美元,其中21亿美元本应用于购买武器对抗“博科圣地”,最终却成了竞选经费。 资金被挪用直接导致安全部队装备落后、响应迟缓,即便2016年启动了“安全走廊行动”进行去极端化教育,截至2025年也仅让881名前极端组织成员回归社会,相较于仍在活跃的恐怖分子数量,这点成效几乎杯水车薪。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地分析人士直言,尼日利亚的暴力事件虽有宗教因素,但政府长期未能平衡族群利益、化解资源争夺矛盾,使得极端组织有机可乘,而北部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其实也是袭击的重灾区,只是基督徒群体的遭遇更易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也从侧面说明尼日利亚政府的治理失责,没能保护好任何一个群体。 美国此时站出来表态,表面看是为无辜基督徒发声,实则背后藏着清晰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基础。 作为全球反恐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在打击极端组织上有着成熟的模式,从叙利亚到伊拉克,无人机空袭、特种部队渗透的“精准打击”早已轻车熟路,而非洲大陆6000多人的驻军和30个军事基地,为行动提供了硬件支撑。 即便2024年美国从尼日尔撤出了约1000名士兵,但其在东非吉布提的大型军事基地仍驻扎着5000多名士兵,完全有能力辐射西非地区。 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对美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作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这里的能源格局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美国自然不愿看到极端组织在这片战略要地持续作乱,更不想错过借反恐巩固地缘影响力的机会。 毕竟2024年以来,马里、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纷纷转向俄罗斯合作,美国在萨赫勒地区的影响力受挫,此次以保护基督徒为名介入尼日利亚,既能重塑“正义形象”,又能重新找到西非军事存在的支点,这种一举两得的事,美国显然不会放过。 从国内政治来看,特朗普的表态也恰逢其时,美国一些共和党人士已施压数周,要求制裁尼日利亚,而将尼日利亚重新列为“特别关注国家”,迎合了国内基督教选民的期待,这对于争取选票有着直接作用。 要知道,尼日利亚曾在2020年特朗普首个任期内被列入该名单,后被拜登政府移出,如今重启这一标签,既是对共和党施压的回应,也是特朗普一贯“强硬外交”风格的体现。 而美国军方的快速响应,也展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的能力,战争部长强调的“快速、猛烈且干脆”的行动风格,并非虚言,美军在叙利亚打击IS时,仅空袭就摧毁了极端组织超过8亿美元的现金,无人机精准猎杀关键头目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作战能力,足以对尼日利亚的极端组织形成震慑。 当然,也不能忽略美国此次行动的道义基础,杀害无辜平民无论以何种名义都应遭到谴责,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尼日利亚针对基督徒的系统性暴力,早已突破了人道主义底线。 国际社会虽多次呼吁,但缺乏实际行动,美国的介入至少让极端分子感受到了切实的军事压力,也让受迫害的基督徒看到了希望。 尼日利亚总统府发言人表示欢迎美国协助打击叛乱分子,前提是尊重国家领土完整,这也为美国的行动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政府无力保护公民的情况下,外部力量的介入未必不是一种解决方案。 美国此次的准备行动,既是对恐怖暴行的回应,也是自身全球战略的调整,无论背后有多少复杂考量,能让杀害无辜基督徒的行为得到遏制,就是值得肯定的一步。 毕竟在极端暴力面前,任何拖延和纵容都只会让更多人陷入苦难,而美国凭借其军事和地缘优势,确实有能力成为制止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的关键力量。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