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自己蠢死的!纽约时报:特朗普发起关税大战后又被迫投降,最终让美国陷入了极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4 00:47:34

特朗普被自己蠢死的!纽约时报:特朗普发起关税大战后又被迫投降,最终让美国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纽时记者向与会的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提问请他们表态: 谁认为美国将在贸易战中获胜,谁认为中国将获胜,谁认为尚难判断。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将获胜,并且目前占据上风。 特朗普在2018年3月攥着那份“301调查”备忘录时,大概觉得自己握着能拿捏中国的王牌,一拍桌子就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还放话要把贸易逆差打下去、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那架势仿佛打赢这场贸易战是手到擒来的事。 可他万万没料到,这场自己挑起来的仗,最后会变成给自己挖的坑,不仅没能占到便宜,反倒把美国拖进了被动的泥潭里,连《纽约时报》请来的专家们都齐刷刷站边中国,说中国早就占了上风。 最初特朗普是分批加码的,2018年7月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动手,8月又加160亿,到9月干脆把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至10%,最后算下来,累计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了关税,简直是把关税大棒抡得飞起。 他给自己画的大饼挺诱人:减少对华贸易逆差,让美国工厂重新热闹起来。可看看美国商务部的账本就知道,这饼根本没熟。 2017年他上台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3752亿美元,等他第一任期结束的2022年,这数字反倒涨到了3829亿美元,而美国整体货物贸易逆差更离谱,从2017年的5660亿美元一路飙到2024年的9184亿美元,相当于越打窟窿越大,完全是南辕北辙。 更打脸的是制造业回流的说法,特朗普喊着要让工厂开工、工人有活干,可实际数据却冷冰冰的:2022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是1298万人,后来反倒降到了1280万人,别说新增岗位,连原有的都没保住。 这背后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美国企业早习惯了中国的供应链,从电子元件到日用百货,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不是随便找个“友岸”“近岸”国家就能替代的。 结果美国搞“去中国化”,逼着企业从其他国家进口,看似绕开了中国,实则让供应链多拐了几个弯,成本蹭蹭往上涨。 国际清算银行都看得明白,包含中美在内的供应网络变得更迂回复杂,韧性没见增强,花钱倒是更多了。 关税这东西就像回旋镖,扔出去最后砸的是自己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本质上是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加税”。 那些依赖中国中间产品的美国企业更难受,比如电子行业拿不到便宜的元器件,只能要么自己消化成本要么涨价卖给消费者,里外不是人。连英伟达这样的巨头都栽了跟头,受美方出口限制影响,2024财年第四季度在华收入占比直接跌到10%以下,煮熟的订单飞了大半。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算过一笔账,农业创造的1美元能在社区流通6到8次,这下等于断了农村的现金流,特朗普承诺的“美国优先”,倒先让美国农民遭了殃。反观中国,根本没被这场贸易战打乱节奏,反而趁机练起了内功。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把中国锁在产业链低端,可2023年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硬生生在高端制造领域撕开了口子。 同时中国还在拓宽朋友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从2017年的7.3万亿元涨到2023年的19.4万亿元,成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就算对美出口受点影响,其他市场的增长完全能补上来。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员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努力太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芯片领域,越压越有动力。 后来2020年签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看似美国占了便宜,实则中国掌握了主动权,协议里中国承诺采购美国农产品,可美方转头就出尔反尔继续加税,2025年甚至把对华累计关税加到145%,最后逼得双方坐回谈判桌,美方不得不把91%的加征关税撤销,只保留10%,这哪里是平等收场,分明是特朗普先服了软。 更尴尬的是,202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还裁定特朗普越权,给了他的关税政策一记响亮的耳光,连自家法律都不站他这边。 世贸组织早就裁决美国301关税措施违反规则,相当于从法理上否定了这场贸易战的合法性,《纽约时报》采访的专家们看得透彻,绝大多数认为中国会获胜,因为中国的应对太稳了,而美国已经陷入了通胀高企、供应链混乱、盟友离心的困难。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更直白,要是终止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五年内美国会损失1.6万亿美元,丢掉70多万个工作岗位,这可不是小数目。 特朗普大概到现在都没明白,贸易战从来不是靠嗓门大就能赢的。他以为加税是万能钥匙,结果把美国经济搅得一团糟,自己反倒成了笑话。 中国没被压垮,反而越打越强,美国的影响力却在一次次单边行动中不断削弱,这场他主动发起的战争,最后以他被迫让步、中国掌握主动权告终,说他是被自己的短视和傲慢“蠢”进了被动局面,一点都不夸张。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