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大噪! 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首先,这标志着咱们真的能用“钍”来当核燃料了。以前咱们听说的核电站,大多靠铀发电,但中国的钍资源比铀多得多,稀土矿里就藏着不少。 这次实验成功把钍变成了能裂变发热的铀,等于证明了“用钍发电”不是空想——要是全用钍来供电,够咱们用几千年,能源上能更自主。 更关键的是,这种新核电站安全又灵活。它不用大量水来冷却,就算建在西北戈壁也没问题,以后内陆地区也能建核电站了。 而且它是常压运行,没有高压爆炸的风险;就算出了极端情况,里面的熔盐会流到专门的安全罐里凝固,放射性物质跑不出来,安全性比老款核电站高不少。 对咱们的能源系统也是个大补。风电、太阳能靠天吃饭,刮大风、出太阳才发电,不稳定。这种钍基熔盐堆能稳定供能,正好能当“充电宝”,和风光电搭配着用,让电网更靠谱。 它还能提供高温热量,用来制“绿氢”——以后汽车、工厂用的氢,可能就靠它低成本制造了,对实现“双碳”目标帮很大。 最值得说的是,这技术几乎是纯国产的,核心设备、关键材料全是自己造的,供应链攥在自己手里。现在全世界就咱们的钍基熔盐堆能正常运行还实现了燃料转换,等于在这个新赛道上抢了先。 当然,现在还只是实验堆,要建成能发电的商用电站还得等些年(目标是2035年建示范工程),但这次突破已经把路铺平了。 简单说,这就是个“更安全、更适配中国国情、还能搭着新能源一起用”的核能新技术,以后能源日子能过得更踏实。钍核反应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