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剧考验日本殡葬业#【老龄化加剧,#日本频现葬礼服务延迟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3日报道,随着少子高龄化加剧,日本正逐渐走向“多死社会”(死亡人数持续增加的社会),由于殡葬业人手短缺,葬礼服务延迟问题已开始显现。预计到2040年左右,日本全国年死亡人数将达到峰值。届时,“火葬等待时间”超过两周在大城市可能成为常态。为了能让人们以自己期望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丧葬基础设施”的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就提供守灵和告别仪式等服务的“葬仪师”,以及负责遗体火化工作的“火葬作业员”等职位而言,其有效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本报注)2024年高达7.6,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5.6)。对于9人以下的小公司占比高达七成的葬仪行业来说,人手短缺的问题尤为严峻。
据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2040年,日本国内的年死亡人数将升至166.5万人这一峰值。丧葬行业人手短缺,而葬礼数量将不断增加。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是一份需要直面死亡、责任重大的工作。如果有人在医院去世,葬仪公司必须尽快将遗体移送至安置点,因此深夜接到遗属电话并前往处理、商讨葬礼日程也是常有的事。深夜业务繁多,是年轻人不愿选择长期从事丧葬业的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葬仪公司都以服务本地客户为主,而工作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镰仓新书公司是殡葬行业信息服务网站“好葬仪”的运营方,该公司葬祭事业部部长兵藤大介指出:“地方城市的年轻人倾向于到东京就业,这导致地方的葬仪公司难以吸引人才。”
据帝国数据银行统计,2024年日本有52家葬仪公司倒闭、休业或解散,是自200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数字。
人手短缺也是造成“火葬等待”现象的原因之一。松本指出:“由于人手不足,有些葬仪公司无法立即举行葬礼,他们只能延长遗体安置时间,甚至不得不拒绝接单。”
调查数据显示,在关东地区,每年12月至2月,从死亡到火葬间隔超过8天的案例比例接近两成。去年冬天,东京都内甚至出现过等待15天才进行火葬的情况。等到年死亡人数升至峰值,在大城市需等待两周以上才能进行火葬的情况或将成为常态。
部分从业者正尝试通过改善劳动环境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例如,一些公司将夜间电话应答业务外包,以减少员工值夜班的情况。
葬仪公司“公益社”在首都圈和近畿地区运营多座葬仪会馆,如今正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该公司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部门,自2024年起实施根据员工在葬礼运营技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技能等级认证的制度。员工等级提升后,将有机会负责更大规模的葬礼,其成长动力与职业成就感也有望增强。
葬礼是一个人最后一次展现自我特色的场合,日本该如何确保为葬礼提供重要支撑的“丧葬基础设施”?现在到了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刻。(编译/马晓云)

有机咖啡爱好者
这个文化不适合我们。小日本很多六十岁的人都已经讲清楚,说明白了。财产怎么分配?怎么样继承,都按照法律。咱们六十岁还想着第二春老年黄昏恋,大好美好岁月飘的。难道要像南方的习俗一样,老家里的老男人一块砖头一个草席就过完一生了。人家还想着风光大葬子孙满堂。又不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厅长部长级的,或者资产十个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