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那些号称 “航母杀手” 的家伙们,其实个个都有自己的 “软肋”。先把高超音速导弹的底裤扒一扒,它飞得再快也得有目标坐标,这就像射箭得先看见靶子,可大海不是操场,一艘航母 30 节的速度跑起来,几小时就能窜出几百海里,而卫星不是 24 小时盯着同一个地方,总有过顶的间隙,等你好不容易拼凑出位置信息,导弹飞过去只能对着海水打招呼。 更别说航母还会玩 “无线电静默”,不向外发信号,想靠电磁信号定位它简直是大海捞针,就算派无侦 - 8 这种高超音速无人机去补位,遇到美军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机也得歇菜,2024 年美军演习里这玩意儿可是干扰了 83% 的模拟导弹攻击,信号一断导弹就成了没头苍蝇。 就算突破了定位这关,想摸到航母的边比闯九道门还难。航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身边跟着一群 “保镖” 组成三层防御网。最外层是预警机拉到 600 公里外站岗,发现导弹立马召唤 F/A-18E/F 舰载机拦截,这层防线能从 500 公里外就开始动手。 漏过去也不怕,中层有宙斯盾驱逐舰发射标准 - 2 导弹,单发拦截亚音速导弹的概率就有 61%,一个编队能攒出 300 多枚这玩意儿,跟撒网似的密密麻麻。再往近了说,20 公里内有拉姆导弹盯着,拦截率超过 85%,最后 5 公里还有密集阵近防炮每分钟喷 4500 发子弹,就算是漏网之鱼也得被打成筛子。 更阴的是电子干扰,能让导弹的导引头 40% 概率失锁,好不容易冲过来也可能跑偏,打在海里溅起的浪花还没航母的浪花大。 就算祖坟冒青烟真有导弹命中了,想击沉航母还是白日做梦。2005 年美军那艘 8 万吨的 “美国” 号航母,被导弹、鱼雷、航弹炸了 25 天还漂在海上,最后实在没辙埋了 4 吨炸药才炸沉,沉的时候骨架都没散。 现在的 10 万吨级尼米兹级更夸张,9 道防爆隔舱每道都能扛 1000 公斤炸药,比普通重型鱼雷的装药量多一倍,导弹那点威力砸上去跟挠痒痒差不多。 最新的福特级用了 203 到 550 毫米厚的 HY-100 高强度钢,舰体割成 2000 多个水密隔舱,就算几十个进水也沉不了,弹药库还有专门的泻爆通道,炸了也不会连锁反应。二战时日本 “赤城” 号挨一发鱼雷就完蛋,现在想复制这事儿,得先问问航母身上的钢铁装甲答应不。 兰德公司早年算过,击沉现代航母得 3-5 枚导弹准确命中,可现在这概率低到可怜,单枚导弹命中率也就 10-20%,2025 年《简氏防务周刊》更直接,说考虑到防御升级得 36 枚导弹饱和攻击才行。 这可不是简单凑 36 枚导弹就行,得保证它们同时到达,不然就是分批送人头,而且还得协调卫星、无人机、舰艇一起干活,哪个环节掉链子都白搭。有专家算过,组织一次这样的饱和攻击,得调动火箭军、海军、空军多个兵种,还要跨战区调配预警机、电子战机,比组织一场大型运动会还复杂,真打起来哪有那么多时间准备。 更关键的是,反航母武器再厉害也只是 “防御工具”,航母却是能主动掌控海洋的 “进攻平台”。咱们的南海那么大,岸基导弹最远也就覆盖几千公里,可航母开出去就是移动的机场,舰载机作战半径几百公里,能控制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要是远洋商船遇袭,总不能派导弹过去吓唬人吧,航母往那一站,舰载机起飞巡逻,这才是真能解决问题的硬实力。美军在亚太常年摆双航母编队,靠的就是这玩意儿刷存在感,要是光靠反舰导弹,根本镇不住场子。而且航母不止能打仗,撤侨、救灾、人道主义援助样样能干,2011 年利比亚撤侨,要是当时有航母在,效率能高好几倍,这些活儿导弹可干不了。 再说个扎心的事实,“航母无用论” 早就不是新鲜玩意儿了,二战后就有人说导弹能淘汰航母,结果现在航母越造越大。就像当年有人说战列舰没用,可航母取代战列舰不是因为导弹,是因为航母的作战半径和综合能力更强。 现在的反航母武器再先进,也只是针对航母的 “单点武器”,没法替代航母的综合功能。你能想象用高超音速导弹去给远洋渔船护航吗?能想象用空间武器去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吗?显然不能。航母就像海上的 “综合服务站”,而反航母武器只是 “防身的刀”,刀再锋利也不能当房子住,这就是为啥有了能打航母的武器,还得接着造航母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