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迟迟等不到中方签字,特朗普政府准备再加税,釜山峰会白谈一场?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一番有关对华加征关税的言论,再度将中美经贸关系推至风口浪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华盛顿的关税大棒挥得震天响,可这套老把戏早就露了馅。三年前对华加征的关税里,近90%成本都转嫁到了美国家庭账本上。沃尔玛货架悄悄调价,特斯拉工厂产能放缓,这些细节比政客的演讲更真实。 看看白宫最近的行程表就明白了。一边派官员访华谈合作,一边通过媒体放风加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举动像极了两头点灯的蜡烛。要说谈判策略未免太拙劣,更像是内部协调出了岔子。 还记得去年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遭遇吗?大豆堆积在谷仓里发霉,拖拉机厂被迫裁员。当时签的采购协议还没消化完,新的关税威胁又来了。这种翻烙饼式的政策,连本国企业都直摇头。 釜山会谈时双方明明谈好了路线图,现在突然变卦让人怀疑诚意。经贸往来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今天撕协议明天又要谈,这种反复无常正在消耗美国的信用积分。 中国制造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州苹果手机的生产线,佛罗里达建筑用的钢结构,哪个能彻底摆脱中国供应链?加征关税最终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这笔账华盛顿应该重新算算。 观察家们注意到个有趣现象。每当美国国内矛盾激化时,对华强硬牌就会被打出来。但这次企业界不再配合演出,超过三百家美国公司正在申请关税豁免。 中美经济早就长成了连理枝。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6900亿美元,比冲突前还增长了12%。这种韧性不是几纸关税令能切断的。就像长江与密西西比河,纵有曲折终归要奔向大海。 摆在华盛顿面前的其实很简单。要嘛继续折腾让美国消费者埋单,要嘛回到谈判桌实现共赢。全球经济复苏等不起这样的折腾,发展中国家都在盯着两大经济体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