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表态了。 话说得很直接:在台湾问题上,按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表述来办。日方对中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表示理解并予以尊重! 日本近期的一番表态,使其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重回原点,明确将遵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这一动向与此前部分政客的强硬言论形成显著差异,其背后并非简单的态度转变,而是一份历史文件在多重现实压力下,其约束力被重新确认的必然结果。 《中日联合声明》并非仅是一纸历史文书,它通过《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确认,具备了国际法效力的根基,尽管日本政府曾在2025年3月,针对特定质询辩称该声明“不具法律约束力”,试图为政策保留模糊地带,但现实的红线很快就显现出来。 2025年10月的APEC会议后,高市早苗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与台方人员合影,并使用“总统府资政”的称呼,这一行为立即引发了中方的严正交涉,此次事件清晰地划定了界限,任何挑战“理解和尊重”核心原则的言行,都会遭遇直接的外交反制和来自日本国内的批评,这让东京方面不得不重新审视声明的现实分量。 言辞上的摇摆,最终需要面对经济账本与安全地图的检阅,中日之间超过300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以及中国连续15年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构成了两国关系的坚实基础,丰田、本田等大型车企在中国大陆获得的利润,远超台湾地区市场,这让任何可能损害经贸关系的政治举动都显得代价高昂。 与此同时安全领域的警钟也愈发响亮,自2025年以来,解放军的TB-001、GJ-2等无人机频繁出现在冲绳及宫古海峡附近,参与联合战备警巡,这种常态化的军事活动,已将潜在风险具体化,日本内阁为此制定了一项针对先岛群岛12万居民向九州地区疏散的计划,这直接反映出其对本土安全的深切忧虑。 当地处第一岛链核心的琉球群岛面临实实在在的风险时,前副首相麻生太郎在2021年宣称美日需“共同保卫台湾”的言论,在具体的军事威慑和经济利益面前就显得格外空洞。 日本中央政府的决策,同样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来自冲绳的特殊民情,2022年《冲绳时报》的民调数据显示,当地仅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纯粹的“日本人”,而超过半数的52%则认同自己是“冲绳人兼日本人”的双重身份。 这种植根于历史的独特认同,由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在2023年7月前往祭拜古代琉球国墓地遗址的行动进一步凸显,将冲绳推向冲突前沿的任何政策,都难以获得当地稳固的民意支持。这股内部力量,也迫使日本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必须更加审慎。 日本重申《中日联合声明》,是法律红线、经贸利益、军事现实与内部政治共同作用下的理性选择,这份声明的生命力,源自其背后无法忽视的综合实力和坚定的国家意志,这并非姿态的摇摆,而是对现实的再次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