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说白了,现在不提中国

古凌国际 2025-11-07 15:23:42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说白了,现在不提中国空间站根本不是因为拿不出手。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外界提得少,不是因为它比国际空间站差劲,而是实力已经稳了,不用天天嚷嚷。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从2021年4月开工,天和核心舱先上天,然后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对接,形成T字形组合体,总重约100吨,内部体积400多立方米,虽然比国际空间站小,但设计思路不一样,注重经济高效和自主可控。 国际空间站是1998年开始建的,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等16国合作,总重419吨,体积916立方米,宽109米,长73米,看起来像个巨无霸,但问题一大堆。 因为多国模块拼接,内部线路乱,电力接口不统一,使用效率只有60%左右。2024年它漏气严重,每天丢1公斤空气,太阳能板效率才15%,水循环回收80%,每月得从地面补给。 中国空间站用一体化设计,天和核心舱50立方米,统一接口,空间利用率超90%。柔性太阳能电池效率30%,水循环95%,每季度补给一次就行。 轨道高度400公里,比国际空间站低20公里,辐射少30%,燃料省40%。合作上,中国空间站开放,邀请17国9个项目参与,俄罗斯航天员已经加入联合任务。 国际空间站因为技术封锁,排斥某些国家,兼容性差。2024年中国空间站做了181项实验,数据超300TB,包括光子AI芯片验证。过去美国封锁技术,中国被迫自研,现在从追赶到领先。 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俄罗斯科学号模块推到2035年,美国商业站还停在设计阶段。中国空间站资源循环95%,支持可持续探索,为月球基地做准备。 2025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发射,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上站,继续任务。中国空间站已成低轨科研基地,开展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变化。 国际空间站老化隐患多,漏气补丁治标不治本,政治博弈影响运行。美国媒体担心,如果商业站延误,2026年后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人类唯一在轨空间站。 俄罗斯合作推迟,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退役在即。中国空间站开放接口协议,吸引更多国家,形成东方标准。技术路径从多边妥协到系统集成,重塑太空探索逻辑。 国际空间站曾是人类协作巅峰,现在成太空养老院,部件老化588个,能源断层明显。中国空间站后发先至,改写规则。 舆论场有偏差,过去封锁让中国独立,现在领先却不张扬。中国空间站未来扩展,2028年加模块,2030年成低轨唯一载人平台。 俄罗斯模块延期,美国项目初步。中国空间站支持登月,资源循环为深空提供方案。周建平强调集成,直至项目稳。 中国空间站的低调,是实力使然。

0 阅读:69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