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防空导弹发威击落伊尔-76运输机,俄5名机组人员阵亡!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5日,苏丹西科尔多凡州巴巴努萨上空,一声巨响打破战场沉寂。 苏丹反政府武装“快速支援部队”(RSF)用中国外贸型FK-2000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了一架苏丹政府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机上5名俄罗斯籍机组人员全部阵亡。 这不是偶然的战果,而是装备性能、战术运用与战场态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被击落的伊尔-76来头不小,是苏丹政府军花1200万美元从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列装仅6周就投入使用,专门给被围困的陆军第22步兵师运送弹药和人员。 启用俄罗斯籍机组,能看出政府军对这条补给线的重视,却没料到防空漏洞成了致命伤。 RSF早就摸透了运输机的固定航线,提前在航线必经之路设伏,等伊尔-76低空盘旋准备降落时突然开火,打了个措手不及。 现场找到的导弹发动机残骸、助推器部件,还有RSF公开的作战视频,都证实了FK-2000的作用,就连开源国防网站都确认碎片参数和中国这款系统完全匹配。 FK-2000本来设计目标是拦截无人机、直升机这类低空目标,能打下伊尔-76这种170吨的重型运输机,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比同类俄制系统大60%,还有光电探测备份,就算遇到电子干扰也能锁定目标。 从发现到发射的反应时间只有8秒,导弹战斗部的高速碎片能直接破坏运输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再加上两门每分钟6000发的加特林机炮补防,几乎没给目标逃脱的机会。 而且它的轮式底盘能在苏丹复杂地形快速机动,这也是RSF能成功设伏的关键。 更值得关注的是武器的流转链条,中国并没有直接向苏丹任何一方出售FK-2000,这套系统是阿联酋先采购,再以“反恐援助”名义经乍得转运给RSF的。 这种第三方转运在国际军贸中很常见,中国作为出口方已经遵守了相关规则,这次事件也让我有个感受,现代战争中,高性价比、易操作的防空系统正在改变非对称冲突的格局。 以前总觉得正规军的空中优势不可撼动,但FK-2000证明,只要找对战术,弱势一方也能制衡对手的补给线。 5名俄罗斯机组人员的遇难让人惋惜,他们只是战争中的普通人,这也提醒我们,武器的威力越大,越需要规范流转和使用。 FK-2000的实战表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工的实力,但更希望这样的武器能成为和平的守护者,而不是加剧冲突的工具。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