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拉拢中亚五国签订协议,投资美国。 11月7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1-07 22:35:43

特朗普拉拢中亚五国签订协议,投资美国。 11月7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美国与中亚五国的领导人峰会。实际上这个峰会机制是在拜登时期所确立的,特朗普将它原封不动的接过来。 特朗普与中亚五国领导人峰会,这场峰会最核心的吸引力,源于中亚大地埋藏的“战略宝藏”。这片横跨古亚洲与特提斯两大成矿域的土地,堪称全球关键矿产的“天然仓库”。 钨矿储量占全球28.52%,铬铁矿16.07%,铀矿15.57%,多种资源储量稳居世界前列。哈萨克斯坦的铬铁矿、钨矿、铀矿均居全球第二,2025年新发现的超大型稀土矿床预估资源量超2000万吨,仅次于中国和巴西。 吉尔吉斯斯坦锑矿排名第四,塔吉克斯坦铅矿位列第九,乌兹别克斯坦铜矿跻身全球前十,土库曼斯坦钾盐储量更是高居第五。 这些稀土、锂、铀、钨等关键矿产,是新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技术与高科技军工的“命脉”,小到智能手机,大到隐形战机、核反应堆,都离不开它们的支撑。 美国当前正深陷关键矿产供应的“卡脖子”焦虑,其高科技与军工产业对中国相关资源的依赖程度居高不下,而中亚恰好能成为替代供应的重要来源—。 仅哈萨克斯坦一国就贡献了全球40%以上的铀矿,其中一半以上供应美、欧、日等国。特朗普此番力推与中亚国家签署关键矿产协议,本质上就是要打造一条“去Z国化”的资源供应链。 将中亚牢牢绑定在自己的产业体系中,为美国的科技霸权与军事优势筑牢资源根基。谁能掌控关键矿产,谁就掌握了未来产业竞争的主动权,特朗普显然深谙此道。 在地缘战略层面,中亚向来被视为俄罗斯的“后院”,而撬动这片区域,正是美国牵制普京的重要棋子。特朗普上台后,对俄战略牵制的步伐从未停歇。 去年底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今年6月对伊朗实施轰炸,前不久又成功斡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和解,推动“特朗普走廊”建设,扩大北约与阿塞拜疆的合作,每一步都在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中亚五国与俄罗斯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地缘联系,如今美国通过“C5+1”机制深度介入,无疑是在普京的“家门口”安下了“眼线”。 要知道,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由来已久,能源合作、军事安全联动是其传统优势领域,而美国的介入并非要彻底取代俄罗斯,而是要制造“战略楔子”,让中亚国家在俄美之间保持平衡,从而削弱俄罗斯的区域主导权。 特朗普此举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美国不会放弃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通过拉拢中亚,既能牵制俄罗斯的精力,又能遏制其向中东、欧洲延伸影响力的势头,这种“釜底抽薪”的策略,远比直接对抗更为隐蔽也更为有效。 中亚的战略位置堪称“欧亚十字路口”,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掌握了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枢纽,美国的地缘野心,在这场峰会中暴露无遗。 改善以色列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是特朗普的另一重重要考量,而中亚五国成为他推动“亚伯拉罕协议2.0”的新突破口。此前特朗普试图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和解,却屡屡碰壁。 这些国家与以色列的历史恩怨、宗教分歧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弥合。既然中东内部推进受阻,特朗普便将目光投向了中东之外的伊斯兰国家,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与中亚五国成为重点目标。 中亚五国大多以伊斯兰为主要宗教,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文化与宗教上的联结,却又与以色列没有直接的历史纠葛,推动双方和解的阻力相对较小。 此次峰会上,哈萨克斯坦率先作出表率,正式签署《亚伯拉罕协议》,为特朗普的外交蓝图写下了关键一笔。这一举措的意义远超双边关系本身:通过中亚国家的示范效应,特朗普希望逐步打破伊斯兰世界对以色列的孤立状态。 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连接中东与中亚的“跨区域和解网络”。对以色列而言,与中亚建立联系能拓宽外交空间、获取关键资源;对中亚国家来说,与以色列合作能争取美国的更多支持与经济援助,而美国则坐收渔利。 既巩固了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又扩大了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可谓“一箭三雕”。值得深思的是,特朗普对“C5+1”机制的青睐,也折射出中亚国家独特的外交智慧。 这些国家深知自身地处大国博弈的中心,单纯依附任何一方都难以保障安全与发展,因此走出了一条“多元外交”的道路。 如今的中亚五国,不仅与美、俄保持密切互动,还与中、日、欧等主要力量建立了峰会机制,通过多边框架的平衡,最大限度争取自身利益,保持战略自主性。 就像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专家所言,中亚各国更倾向以整体身份表达共同立场,从而在与外部伙伴的合作中赢得更大主动权。 美国视“C5+1”为深化与中亚关系的重要平台,中亚国家则将其作为争取经济投资、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的渠道,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让多边机制得以持续运转。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