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边出了新规,东方大国的卫星服务不让用了,说什么安全优先,还表示所有外方卫星

晚霞照我心 2025-11-09 04:08:01

印度这边出了新规,东方大国的卫星服务不让用了,说什么安全优先,还表示所有外方卫星必须向印度国家太空促进和授权中心申请许可。 印度这波操作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印度太空监管机构改革后的明确动作。据印媒报道,印度相关部门已经驳回了多家中国及关联公司的卫星服务续期申请,仅个别卫星拿到临时授权,仅能服务至明年3月。有意思的是,欧美企业的申请却一路绿灯,星链、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等都顺利获得长期运营许可,这种差别对待,让所谓的“安全考量”更像是针对性极强的借口。 值得一提的是,被限制的中国卫星在印度已经平稳运营了33年。中方合作伙伴Inorbit Space公司总经理透露,这些年所有上行链路都经过印度内政部等多部门严格批准,从未出现过任何违规情况,印度监管方也公开承认中国卫星多年来的贡献,却始终没给出拒绝长期授权的具体原因。在商业合作中,用模糊的“安全”理由打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难免让人质疑其政策的合理性。 印度之所以这么做,核心诉求其实很清晰。一方面是想强化“数字主权”,在地缘政治背景下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把太空这个关键领域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这也是扶持本土太空产业的直接手段——通过行政命令清空中国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给本国卫星制造和服务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毕竟印度早就定下雄心目标,要在2033年把太空经济规模做到440亿美元,抢占全球8%的市场份额。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印度本土卫星产业还面临诸多短板,其区域导航系统IRNSS目前仅有7颗在轨卫星,且部分已老化,实际能提供有效服务的只有5到6颗,信号覆盖范围不足地球表面20%,远不及中国卫星的覆盖能力。技术上,印度甚至无法自主生产卫星核心部件原子钟,至今仍依赖欧洲进口,2017年还曾发生过三颗原子钟同时停摆的事故。有专家指出,印度本土卫星的覆盖范围还不到中国卫星的一半,很多偏远地区换轨后可能面临信号中断的问题。 对印度企业来说,仓促换轨也意味着成本飙升。不少中小广播公司私下抱怨,更换服务商后每年可能要多掏几亿人民币的费用,这些成本最终大概率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目前,Zee等头部企业已经在9月启动迁移,但更多中小企业还在为寻找合适的替代方案焦虑不已。 从长远来看,印度这一政策看似是为了国家安全和本土产业,实则可能得不偿失。用行政手段干预商业合作,会削弱国际企业对印度市场的信任度;而本土产业短期内难以填补技术和覆盖空白,反而可能导致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成本高企。太空领域的发展需要开放合作与技术积累,仅凭急于求成的限制政策,恐怕很难实现其太空经济的雄心,最终或许会陷入“安全没筑牢、发展受拖累”的两难境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印度航天发展 印度航空航天 印度卫星 印度火箭技术 印度航天计划 印度航天水平 卫星通信许可

0 阅读:0
晚霞照我心

晚霞照我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