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鲜“换马甲”热销全球,核污水危机真被遗忘了吗?

桑代克 2025-11-09 11:50:12

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当时中国第一时间就全面禁止了日本水产品进口,这把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毕竟中国市场之前占了他们海鲜出口的大头,一年光前八个月就能卖出去2.9亿美元。韩国也是严阵以待,渔民们又生气又担心生计。那阵子,日本国内渔民也是怨声载道,仓库里扇贝堆到八米高,价格跌得惨不忍睹。谁都以为日本海鲜这下要彻底玩完了。 但奇怪的是,两年过去了,污水已经排了十几轮,累计总量都超过了20万吨,日本海鲜的出口额居然不降反升,还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这把很多人都看懵了,难道大家都失忆了? 其实不是大家忘了怕,而是日本确实搞出了一套组合拳。日本政府很清楚,正面硬刚中国市场短时间内是没戏了,只能想办法绕道走。最绝的一招就是“转口贸易”,说白了就是给海鲜“换马甲”。比如把福岛的扇贝先运到越南或者墨西哥,在那里加工一下,包装上贴个“越南制造”或“墨西哥制造”的标签,然后再卖到美国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 这一招效果出奇的好,日本对越南的扇贝出口在短时间内猛增了7.9倍,对美国的海产品出口也大幅增长,使得美国取代中国成为日本水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墨西哥也因为靠近美国这个大市场,被日本看中,成为重要的加工和中转地。这种操作虽然有点灰色地带的味道,但确实绕开了不少国家的直接进口限制。 光靠耍小聪明肯定不行,日本政府也是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他们专门搞了上千亿日元的“水产业守护”政策,里面包括156亿日元用来开拓新市场,还补贴水产加工企业的人工成本,让它们能更快地对接美国和东南亚的客户。 同时,日本在公关上也下足了功夫,据说投入了700亿日元来引导国际舆论,首相带头在电视上吃福岛海鲜,还拼命宣传所谓的“处理水”比自来水还安全,又拉拢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评估报告给自己“背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让一些距离较远、或者标准不那么严格的国家和消费者放松了警惕。 各国检测标准的天差地别也给日本开了后门,像韩国对放射性物质铯的限量标准非常严格,只有100 Bq/kg,并且禁止进口福岛及其周边多个县的水产品。但美国和欧盟的标准就宽松得多,分别达到1200 Bq/kg和1250 Bq/kg。日本自然就倾向于把海鲜更多地销往这些检测频率相对较低、标准较宽的市场。 时间也是淡化记忆的良药,两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健康事件报道,很多普通人的担忧自然就慢慢消退了。有调查显示,虽然67%的人嘴上说关心海鲜安全,但真到超市买东西时,只有2%的人会主动去追究产地和安全性,大多数人还是看价格和常见的认证标签就买了。这种心理让换了“马甲”的日本海鲜有了流通的空间。 不过,这种表面上的繁荣背后,隐患一点也不小。这种靠市场转移和“洗产地”撑起来的出口模式,其实挺脆弱的。一旦某个国家在入口检测时查出一批货放射性超标,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说关就关。更根本的问题是,核污水排放是持续几十年的事,放射性物质会在海洋食物链里富集,这个长期风险谁都说不准。 所以,日本海鲜出口的“奇迹”,更像是一场用短期策略掩盖长期风险的冒险游戏,这场关乎全球海洋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博弈,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0 阅读:77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