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最近的变化比想象中更令人惊喜 水深只有1.89米,淤泥厚达2.3米,水量也不到50亿立方米,面对这些“沉寂”,我们很难不觉得“有点败退”。 太湖的淤泥,以前就是颗“定时炸弹”,最上面那层0.3米厚的浮泥,氮磷含量高得吓人,一立方米能释放好几公斤污染物,相当于给蓝藻喂“营养餐”。 2022年开始,太湖搞了场“淤泥大扫除”,用“太湖之光”清淤船,边挖边筛,把泥浆压成“华夫饼”一样的泥饼。 这泥饼可有大用处:有的堆成湿地公园,种上香蒲、睡莲,成了鸟儿的“五星级酒店”,有的做成路基材料,铺路盖房;甚至还能加工成生态砖,用来建房子。 最绝的是,清淤不是“挖得越深越好”,专家说,湖底淤泥分三层,最下面那层是“生态层”,挖太深会破坏水生植物的家。 今年8月,台风“竹节草”带着暴雨杀到,太湖水位48小时涨了半米多,直接超过警戒线,换作以前,这不得乱成一锅粥?但这次,太湖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 水利部门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先让沿江的闸泵把河网里的水排掉,再慢慢泄太湖的水,就像先给“大水缸”腾地方,再接新水,同时,无锡组织了200多公里的巡堤队伍,用无人机、摄像头24小时盯着,连只老鼠都别想偷偷挖洞。 洪水刚退,太湖就“满血复活”,水位3天降回安全线,水质一点没变差,这多亏了十年前就开始的“大工程”:新孟河让水流速度快了30%,望虞河每年从长江引28亿立方米水,给太湖“换血”。 现在太湖的水,就像人的血液一样,循环得特别顺畅,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垮。 治太湖,光靠清淤排水可不够,还得让沿湖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江苏直接来了个“断舍离”,关停沿湖的化工厂,削减钢铁产量,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上去,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现在到处都是国家级绿色园区,空气里都飘着科技味。 在宜兴,以前的化工重镇变成了“生态科创岛”,科学家们给输电铁塔装上高清摄像头,用AI识别蓝藻,准确率比人眼还高。 在常州武进区,农民们用“秸秆离田+生态养殖”的模式,让鱼塘的水干净得能直接喝,这些改变说明一个道理:保护环境,也能赚大钱。 看着太湖从“臭水塘”变成“生态明星”,我最想说的是:治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前总觉得清淤是笨功夫,洪水来了只能“听天由命”,但现在才明白,得用系统思维,清淤要精准,洪水要调度,产业要升级,每一步都得算计到位。 江苏人治太湖,那叫一个“较真”,为了把总磷浓度降0.01毫克/升,他们能追着每条入湖的河流找污染源;为了提升1%的蓝藻打捞效率,能研发出整套智能系统,这种“钉钉子”的精神,才是太湖逆袭的关键。 当然,太湖的故事还没完,淤泥会继续堆,洪水可能再来,但只要坚持“科学治湖+绿色发展”的路子,这片浅水湖就能一直活蹦乱跳。 毕竟人和自然和解,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像太湖治理者那样,既有清淤的狠劲,又有调水的智慧,还得有等得起的耐心,这样的太湖,谁不爱呢?

上天借我五百年
还湖呢,变成一池塘了
艹x艹 回复 11-11 12:42
塘泥肥沃,很适合种农作物
用户53xxx91 回复 11-11 14:02
那也是大池塘
张煮溪
拯救太湖刻不容缓,
火山 回复 11-11 20:24
专家
凯文斯基
好,以后你头疼就给你抹脚气膏哈
用户14xxx26
鱼米之乡!以前周围农民有挖烂湖泥肥田的习惯,现在没了。
火山 回复 11-11 20:25
主要怕罚款
天天
挺好的,太湖是附近的生命之源,保护好母亲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用户10xxx15
现在修大水电站形成的大水库,蓄水量都在百亿立方米以上,太湖早就该从几大湖除名了。
天真
污水少排点比啥都强
满船清梦压星河
太湖泥,是我们最珍贵的奢侈品,青金砖的原料
想说点啥
国庆去的,西山岛日落🌅,东山岛日出,
一意
靠人清理效果有限,不如让水往外冲。可以在出湖水道修我头像的彻地堰,堰有多深湖就能冲刷多深,一劳永逸,永不复发
山雨欲来花满楼
太湖围网养螃蟹的也停掉了,水质确实很好
叫啥好呢
苏锡常?湖州………不挨着太湖?还是没动作?
用户17xxx01 回复 11-11 22:05
太湖三恶霸可没湖州。
49xxx77
主要是含磷污水生蓝藻。
青山绿水
什么断舍离,就是把污染企业从一个需要脸面的地方搬到一个可以藏污纳垢的地方
用户10xxx50
你搞得在好,重庆来个重污染,下游照样困境
提刀独立顾八荒
太湖马上变太原
星期六 回复 11-11 10:44
自古以来太湖就是水浅淤泥多,别被带节奏了。
东海碧泉
还有太湖石可以挖吗?[开怀大笑]
天才小熊猫
还是财力可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