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

代天谈历史 2025-11-10 18:35:05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国民党军统在东北的滨江组,从1945年10月开始就把李兆麟列为首要目标。组长张渤生分析,他的本地身份和公开影响力,能通过刺杀制造党内猜疑,还能影响中苏关系,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起初,他们试在宴会上动手,但李兆麟身边人先试菜,毒药没机会下手。街头埋伏几次扑空,因为他的出行路线总变,特务们白等几个小时。交通事故方案也失败,车子刹车松动那天他换了辆车。直接袭击中苏友好协会更行不通,那里苏军警卫森严。 1945年12月,余秀豪接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改用主动引诱策略,选中孙格龄作为棋子。她25岁,父亲俄国人,母亲中国人,早年在北京学舞蹈,抗战时投靠军统,在哈尔滨市政府人事室当办事员。她和李兆麟有过一面之交,便被派去接近他。孙格龄编造自己是革命烈士后代,频繁出现在协会活动场合,谈起抗日话题,逐步套取情报。李兆麟性子直爽,没多起疑心,就把她当成同志看待。 1946年3月8日妇女节大会上,孙格龄约他次日下午3点到水道街9号谈国民参政会代表事宜。那地方其实是军统联络点,离协会仅百米,方便埋伏。高庆三、何士英等特务已藏好。3月9日,李兆麟途中车坏,就步行过去,临走在日历上记下行程。孙格龄端来茶水,他喝下后中毒发作,她发出信号,特务冲出,用刀连刺七下。李兆麟虽中毒仍反抗,咬断一人手指,但最终倒下。这起暗杀暴露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破坏活动,孙格龄等人的角色也逐步浮出水面。 李兆麟牺牲消息传开,哈尔滨各界震动。3月24日,数十万市民自发到道里公园公祭,哭声一片,有人当场昏厥。人们把公园改名兆麟公园,以示纪念。民间艺人编排活报剧,在街头演出他的抗战事迹,歌曲《五更叹》传遍大街小巷。中共中央东北局高度重视,彭真和陈云亲自督办破案,陈龙领导哈尔滨公安局行动队,从4月起发通缉令,贴满街头。 苏军提供线索,5月抓到马健胤和高庆三,高庆三很快被枪决,马健胤交代窝点。1947年底,长春地下党盯上孙海镜,次年解放时擒获林再春。1949年3月,阎钟章在天津落网,刘文升等陆续被捕。10月,哈尔滨公审大会万人围观,林再春、阎钟章、刘文升等被处决。11月,南守善在北京伏法。孙格龄逃亡多年,1950年被捕,次年枪决。这些行动让军统残余势力瓦解,也为东北解放扫清障碍。 李兆麟的遗志通过这些事件延续,他的故事成为东北人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激励后人警惕破坏势力。4月3日,东北局和各界万人追悼会,朱德等发唁电,强调继承他的抗日精神,推动和平民主建设。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