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财政突然宣布 11月11日,美国财政部放话了,要暂停对叙利亚实施《凯撒法案》制裁,但涉及俄罗斯和伊朗的某些交易除外——这事儿可不是头一遭,今年5月就给过180天的豁免,现在不过是续了个“半吊子”暂停。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表面上看着是放松制裁,实际上却藏着精密的筛选机制。叙利亚现在能进口多数美国生产的基本民用商品、软件和技术了,可一旦沾上俄罗斯或伊朗,一切免谈。来自这两个国家的货物、技术、软件、金融和服务转让依然被严格禁止。 这不就是典型的美国式操作吗?给你一点空间,却又牢牢拴着几根缰绳。 《凯撒法案》这玩意儿自从2019年出台以来,把叙利亚的经济锁得死死的。它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叙利亚平民,实际上却成了勒在普通民众脖子上的绳索。一位大马士革的企业主说得形象极了:制裁“就像勒在我们喉咙上的绳索”。 现在美国财政部说得挺好听,“不再对叙利亚实施全面制裁”,可偏偏要把俄罗斯和伊朗单独拎出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在地缘政治上留一手。叙利亚重建需要各方参与,而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力,美国心知肚明。 想想看,世界银行估算叙利亚重建需要2160亿美元,这几乎是叙利亚去年GDP的十倍啊!这么大的重建工程,美国却非要排除两个重要角色,这算盘打得可真精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放松制裁,一边还保留着重新评估是否将叙利亚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权利。这不就等于在叙利亚头顶悬了把剑,随时可能落下来吗? 特朗普政府虽然通过行政命令撤销了大部分制裁,但最严厉的《凯撒法案》部分还需要国会点头才能彻底废除。现在参议院的国防授权法案里确实有废除《凯撒法案》的修正案,可同时还有要求总统每半年确认叙利亚政府是否满足条件的条款。 这种半松半紧的做法,让企业和投资者心里直打鼓——谁敢在一个政策说变就变的环境里大胆投资呢? 叙利亚经历了14年的战乱,道路、医院、电网都被打得稀巴烂。现在好不容易有点转机,制裁这根喉咙上的绳索却还没完全解开。美国这次放松制裁却单独排除俄罗斯和伊朗,更像是地缘政治的一步棋,而不是真心实意帮助叙利亚重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