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丢失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匆忙赶赴基辅与泽连斯基紧急会谈,这是对俄乌冲突升级的直接反应。 红军城别看地方不大,却是实打实的战略枢纽,H15公路和M04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北部的铁路枢纽每天能处理200多节货运列车,这两条交通大动脉直接扛起了乌军顿巴斯集群70%-80%的弹药、燃料和食品转运任务,说它是乌军东线的“后勤命脉”一点都不夸张。 不仅如此,城西10公里处就是乌克兰唯一的焦煤矿,这里的煤炭产量占全国40%,而这些焦煤正是乌克兰钢铁产业的口粮,没了它,乌军的武器制造、能源供应都会跟着掉链子,持久作战的底气直接被抽走一半。 之前泽连斯基显然也清楚这座城的分量,他亲自给亚速第1军的士兵授勋,把这支因马里乌波尔保卫战闻名的王牌部队推到红军城反攻的核心位置,甚至集结了2万人规模的预备队,想在城西郊区发起大规模反攻。 可现实远比预想残酷,俄军早就换了战术,用三人制突击小组在无人机掩护下渗透,专门盯着乌军的指挥中枢和弹药库打,形成了“侦察-定位-打击”的闭环。 俄国防部在11月3日就通报击退乌军10次突围,11月以来一昼夜就能控制64座建筑,包围圈越收越紧,最终拿下红军城,这也是俄军自巴赫穆特战役后最大的胜利。 这座城一丢,乌军的处境瞬间从被动变成绝境。顿巴斯地区乌军原本还控制着约500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整个顿巴斯的10%,可是红军城失守后,卫星城米尔诺赫拉德根本就无力防卫,俄军接下来就能集中兵力攻打东北方向的“堡垒城市”康斯坦丁诺夫卡,形成防线崩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种局面让欧洲国家彻底坐不住了,要知道之前法德英已经在乌克兰身上砸了不少真金白银,德国承诺提供40亿欧元直接军事援助,英国计划到2031年每年拨款30亿英镑,法国今年也拿出了3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目的是让乌军在前线挡住俄军,把冲突限制在乌克兰境内。 让欧洲国家揪心的是难民问题,2022年马里乌波尔陷落后,大量的难民沿着西北“生命线”逃离,成群结队的背着行囊赶路,只能挤着每半小时一班的大巴前往临时收容中心,当时给欧洲带来的安置压力至今还没完全消化。 现在红军城陷落,顿巴斯防线濒临崩溃,大概率会引发新一轮更大规模的难民潮,这些难民最终还是要往欧洲跑,法德英作为欧盟和北约的核心国家,自然要首当其冲。 红军城失守后俄军就打开了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推进的通道,一旦乌军彻底退出顿巴斯,俄军的下一步很可能直指哈尔科夫等更靠近欧洲的地区,到时候冲突就真的要贴近欧盟边境了,这是欧洲绝对不能接受的。 之前四国领导人还曾发表联合声明呼吁30天停火,可红军城的陷落让停火变得遥不可及,反而让冲突升级的风险陡增。 三国领导人这时候赶赴基辅,说白了就是“救火”来了,既要给泽连斯基打气,稳住乌克兰的士气,毕竟如果泽连斯基政府垮了,西方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血本无归;又要紧急协调后续的援助方案,比如补充更多的防空系统、弹药和后勤补给车辆,试图帮乌军重新稳住防线。 毕竟对欧洲国家来说,乌克兰就像是挡在自己和俄军之间的“缓冲带”,红军城就是这个缓冲带的核心支柱,现在支柱塌了,他们能不着急吗? 之前可能还想着慢慢协调、分批援助,现在只能放下所有事务,亲自跑到基辅跟泽连斯基当面沟通,生怕晚一步乌军的防线就彻底崩了,到时候冲突升级的后果,可不是欧洲能轻易扛住的。 这种匆忙的外交行动,说白了就是对红军城陷落引发的连锁反应的直接回应,毕竟没人愿意看到战火进一步蔓延,更没人愿意接受自己砸进去的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