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欧盟突然宣布 11月13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宣布,当天向乌克兰拨付41亿欧元宏观金融援助贷款,这也意味着欧盟对乌181亿欧元宏观经济援助贷款已全部到位,而这笔贷款的还款来源,正是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利益。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欧盟这波操作相当于拿别人的钱做人情,还把自己包装成“正义使者”。要知道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可不是小数目,光欧盟境内就锁着2100亿欧元,其中1830亿欧元都由欧洲清算银行托管,原本是俄罗斯用于国际贸易的“救命钱”。现在欧盟不经过任何合法程序,就把这些资产产生的收益当成给乌克兰的贷款,难怪普京会怒斥这是“赤裸裸的抢劫”。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笔钱名义上是“贷款”而非“赠款”。这意味着乌克兰早晚要背上这笔债,可战火纷飞的国家连重建资金都没着落,未来拿什么偿还?欧盟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压根没指望乌克兰能还清,本质上就是借着“贷款”的名头,把挪用俄罗斯资产的行为合理化,让乌克兰变成这场资产掠夺的“合法接收方”。 欧盟内部其实早就吵翻了天。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跳得最高,恨不得直接没收全部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输血”;但法国、德国这些老牌经济体却犯了难,他们担心这种无视国际法的做法,会让全球投资者对欧元失去信任,毕竟今天能冻结俄罗斯的资产,明天就可能对其他国家故技重施。奥地利、比利时更是直接亮明反对态度,明确不认可将冻结资金用于军事相关用途。 这种操作给全球金融秩序埋下了巨大隐患。自古以来,主权国家的资产安全都是国际交往的底线,欧盟这么一搞,相当于打破了“不干涉他国合法资产”的默认规则。以后各国在海外存放资产都得提心吊胆,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俄罗斯”?有专家直言,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更多国家开始撤回海外资产,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俄罗斯的反击也早已在路上。俄方多次谴责欧盟的行为是“偷盗”,不仅要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还放出话来要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要知道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一旦限制天然气、石油出口,本就面临能源短缺的欧洲恐怕要雪上加霜,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还得往上跳。 欧盟以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帮了乌克兰,又削弱了俄罗斯,实则是在玩火。无视国际法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内部的分歧、俄罗斯的反制、全球秩序的动荡,这些隐患早晚会集中爆发。表面上看181亿欧元全部到位风光无限,背后藏着的却是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