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

洛风阐社会 2025-11-14 10:07:07

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国接下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现在的国民心态早就变了,评论都是“不办”。 这话说得直,但一点没错! 要知道奥运会这东西,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能镀金身的荣誉勋章,而是个咬一口就硌牙的硬骨头。 从1972年开始算,全球所有奥运会的平均预算超支能达到156%,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误差,是把预算单撕了重写的程度。 2014年索契冬奥会最离谱,一开始说好了花200亿美元,最后直接烧进去510亿,相当于每块金牌背后都堆着几亿美元的火苗。 雅典更惨,2004年花150亿美元办奥运,现在那些场馆全成了野草丛生的“废墟打卡点”,泳池里的水发绿,看台被流浪汉当成歇脚地,维护费每年都是笔冤枉钱。 最让人心有戚戚的是东京奥运,疫情一来直接改成“线上特供版”,观众席空无一人,却硬生生亏掉200亿美元,成了史上最贵的“闭门演出”。 这些前车之鉴摆着,谁还敢轻易接招? 有人说中国有钱,办得起。 这话没毛病,但现在的中国人明白,有钱也不能乱花,得花在刀刃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确实倾尽全力,总投入超过400亿美元,鸟巢、水立方是建得漂亮,可现在每年光鸟巢的电费就得几百万,平时除了偶尔办场演唱会,大部分时间都在“站岗”。 当年为了一场十几天的盛会,我们把资源集中投在奥运场馆上,现在回头看,不如把这些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 2023年一年,中国在全民健身上的投入就超过千亿元,新建改建了2万个体育场馆,社区里的健身器材几乎做到了全覆盖,老人下楼就能练太极,孩子出门就能玩滑梯,这些钱花出去,老百姓第二天就能享受到,比建一个几年才用一次的奥运场馆划算多了。 上海曾经做过2036年奥运会的可行性评估,结论直白得不能再直白:成本高、回报长,没什么战略意义。 这种情况下还硬要申办,那不是负责任,是犯糊涂。 更关键的是,我们早就不需要靠奥运会来“刷存在感”了。 2008年的时候,我们憋着一股劲,想通过一场完美的奥运告诉世界“中国来了”,那时候的奥运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名片。 可现在呢?中国空间站在太空稳稳运行,航天员出舱跟逛自家院子似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卖得火热,欧美市场的街头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身影;进博会、服贸会一场接一场,全世界的商家都巴巴地来中国找机会。 以前我们是需要别人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现在我们自己就能搭建舞台,国际社会想忽略中国都难。 就像一个年轻人,以前总想着穿名牌衣服证明自己,成熟后才发现,身体健康、口袋里有钱比什么都重要。 据调研,45%的受访者明确不支持再办奥运,觉得这笔钱不如投到芯片、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搞出一个技术突破,比拿几块奥运金牌更让人提气。 再说了,国际奥委会的游戏规则也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表面上喊着公平竞技,背地里全是双标。 俄罗斯因为政治问题被集体禁赛,中国冬奥会被西方政客搞“象征性抵制”,可有些国家的争议行为却总能被“网开一面”。 项目设置上更是猫腻满满,游泳、田径这些欧美强项,能拆出十几块金牌,恨不得连仰泳、蛙泳、自由泳都单独算名次;而武术、龙舟这些我们的传统项目,申请了多少年都进不了奥运大家庭,这哪里是竞技体育,分明是“谁制定规则谁占便宜”。 更气人的是,钱都让国际奥委会赚走了,转播权收入的70%归他们,主办城市只能分点边角料,器材、技术认证还得用他们指定的欧美品牌,我们出钱出地出人力,最后成了给别人打工的冤大头。 巴赫可能没搞懂,现在的中国民众早就不是只看“面子”的愣头青了。 当年北京奥运会万人空巷的热情,是因为那时候我们需要这份认可;现在全网喊“不办”,是因为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宁愿把钱花在乡村振兴上,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花在教育上,让孩子有更好的学校;花在医疗上,让老人看病更方便。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比一场盛会的掌声重要得多。 国际奥委会要是还抱着“谁有钱谁接盘”的老思路,继续搞高成本、低回报的套路,迟早连邀请函都发不出去。 而中国的拒绝,不是能力不够,是我们学会了取舍,知道什么该抓,什么该放。 这份清醒,不是冷漠,是真正的自信——毕竟,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根本不需要靠一场奥运会来证明自己。

0 阅读:106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6
2025-11-14 21:20

欧美以前制定的组织都被他们自己玩坏了,各种黑幕和双标以为别国看不出来,滚,别来烦我们,我们不稀罕你了。

大眼镜阿拉蕾

大眼镜阿拉蕾

4
2025-11-14 21:58

既然是全球赛事,那就所有参赛国家按比例分担费用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