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忽然就消失了,他人到底去哪里了? 不少人都有这感

鹏天云光 2025-11-14 11:47:36

为啥“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忽然就消失了,他人到底去哪里了? 不少人都有这感觉,以前电视里、手机上总能刷到张召忠,这个被网友喊“战略忽悠局局长”的军事专家,讲起航母、导弹来特别接地气,哪怕是从没接触过军事的老百姓,听他聊北洋水师的军舰为啥成了“浮动炮台”,聊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可这些年,电视节目里见不到他了,网上的直播和短视频也少了很多,难免让人疑惑,这位老爷子是不是彻底“消失”了?其实根本不是消失,只是他换了个“战场”,干起了更适合自己当下状态的事。 以前咱们在《防务新观察》这类节目里看到他,是因为他当时还是国防大学的教授,有职务在身,需要通过电视这个大平台做军事科普。退休之后,身份变了,工作的方式自然也得跟着调。张召忠把科普的主阵地从电视搬到了更贴近年轻人的地方,只是后来随着年纪增长,又慢慢调整了节奏。 刚退休那几年,他学着开微信公众号、玩微博,还跑到B站上发视频,张口就是“团灭”“开挂”这些年轻人的词。那时候他的“局座召忠”账号火得很,他开《进击的局座:悄悄话2》的签售会,上千个90后年轻人举着牌子等着和他合影。 这本书是本漫画集,他把人民海军的历史、航母的知识都画进了漫画里,就是怕年轻人觉得军事知识枯燥,他说自己琢磨这种科普方式琢磨了快20年,就是想让更多人懂国防。 但做新媒体太耗精力了,每天要追热点、写稿子、录视频,还要和粉丝互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算精力再旺盛也扛不住。他曾说自己退休后是“春蚕有丝继续吐,老烛有蜡接着燃”,可身体的信号不能不重视。 于是他慢慢减少了高频的直播和短视频更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更扎实的科普工作上——写书。 这些年他出了不少书,像《百年航母》《走向深蓝》,还有专门讲日本航母历史的《航母档案·日本卷》。这本书里,他把每艘航母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战争故事都讲得明白,既有趣又长知识,这些内容比短视频更有深度,也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有人说他不露面是“过气了”,这可就错了。他只是不追求镜头前的热闹了,转而做更根基性的工作。他当四十五年兵,一直说自己就做一件事:提升全民族的海洋观念。以前在电视上,他总拿北洋水师举例,说当年那么大的铁甲舰,却被当成“浮动炮台”守海口,就是因为海洋观念落后。 现在在书里,他讲日本航母的兴衰,也是想让大家从历史里吸取教训,明白强大的海军对国家有多重要。他不想居高临下地教育人,而是想和大家平等交流,所以才会用漫画、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这些大道理,就连书名叫“悄悄话”,也是想拉近距离,就像和家里人聊天一样。 而且他做科普特别较真,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全是原创内容,从不发谣言和未经证实的消息,他说这是公众平台的社会责任。有次粉丝给他送亲手画的武器手绘图,他拿着图仔细看,还和粉丝讨论图纸上的细节,那种对军事知识的认真劲儿,一点没变。 只是这种认真,不再需要通过电视镜头传递,而是藏在他写的书里,藏在他为年轻人录制的科普音频里。 咱们觉得他“消失”,还有个原因是现在的传播方式变了。以前电视是主流,谁上了军事节目谁就家喻户晓;现在大家都刷短视频,信息来得快也去得快,张召忠不做博眼球的内容,自然就没那么容易被刷到。 但他的影响力一点没减,他的书被很多学校当成国防教育读物,不少年轻人因为看了他的书报考了军事院校,这可比在镜头前露个脸有意义多了。 所以说,张召忠根本不是“消失”了,只是从台前的“网红专家”,悄悄变成了幕后的“科普工匠”。那些觉得见不到他的人,不妨去翻翻他的书,你会发现那个说话有意思、讲知识接地气的张召忠,一直都在。 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做着自己认准的事,这种把一辈子都投入到国防科普里的坚持,比频繁露面更值得让人敬佩。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木木的森林

木木的森林

1
2025-11-14 13:07

敢于说实话的人,不论什么年代都是会被轻狂浮夸分子所抵触和迫害!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