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71岁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却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

怪兽瞎蹦跶了 2025-11-14 13:52:01

黑龙江,71岁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却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一分补助也没有给农户!农户:“上哪里说理去!我20多年的投入,100多万白搭了!”官方回应:正积极协调此事! 这事儿得从 23 年前说起,那时候国家鼓励植树造林,号召大家把荒山荒地变绿,王桂菊看着村里的一片荒地,又听说种树既能为国家做贡献,将来木材变现还能给自己和老伴攒养老钱,心里就动了念头。 那时候她快 50 岁了,本该是享点清福的年纪,可她二话不说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不够又东拼西凑借了不少,总共凑了 120 多万,一头扎进了这片荒地。 种树可不是件容易事,300 亩地,从开荒、买树苗,到浇水、施肥、防虫,全靠她和老伴一点点忙活,春天风大栽好的小树苗容易被吹倒,他们就顶着风沙一棵棵扶起来、培好土,夏天太阳毒,为了让树苗喝上水,他们天不亮就起床,推着水车在林子里穿梭,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八瓣,冬天还要防火防盗,时不时就得来林子里巡查。 这一忙就是 23 年,当初的小树苗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两人的头发也熬白了,身体也落下了不少毛病,可每次看着这片长势喜人的杨树林,王桂菊心里就踏实,觉得这些年的辛苦都值了,这就是她和老伴的 “养老本” 啊。 她手里一直攥着一张发黄的林权证,还有当年签下的植树合同,这些都是她的底气,她总想着等树成材了,按照规定采伐卖掉,就能还清当初的借款,剩下的钱足够老两口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可就在她盘算着什么时候申请采伐的时候,却收到了林子被划入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明确规定禁止采伐,否则就是违法,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把王桂菊打懵了。 她拿着林权证和合同去找相关部门,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初种树的时候,没人说过这片地将来会变成自然保护区,要是早知道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投进来。 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要么允许她合理采伐收回本钱,要么给她相应的补助,弥补这些年的投入和损失,可得到的答复却是,这片林地不属于退耕还林项目,没有现成的补贴政策,而划入保护区后的补偿,现行法规里也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暂时没法给出补助。 这让王桂菊彻底慌了神,120 多万,对一个普通农户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些年她和老伴省吃俭用,一门心思扑在林子里,就盼着能有回报,可现在树不能砍,钱也拿不到,当初借的钱还没还清,她怎么能不着急? 看着自己亲手种大的树,再想想这些年的辛苦,老人忍不住掉眼泪,嘴里一遍遍念叨着 “上哪里说理去”,那种无助和委屈,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谁都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好事,现在国家重视绿水青山,划定自然保护区也是为了长远发展,这没毛病,可问题在于王桂菊是响应当年的政策才种的树,她的付出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政策变了生态保护的要求高了,可也不能让她这个最早的响应者寒了心啊。 她不是反对保护而是希望自己的损失能得到合理的弥补,这是最基本的公平,事情发酵后相关部门回应说 “正积极协调此事”,会研究对接找办法。 可这话听在王桂菊耳朵里,却没多少底气,她已经 71 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哪里经得起漫长的等待?对相关部门来说,“协调” 可能只是走流程、研究政策,但对王桂菊来说,每多等一天,心里的焦虑就多一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这事儿也让很多人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不能只看当下,也得顾及到那些曾经响应号召、付出心血的普通人,王桂菊守着这片 23 年的杨树林,守的不仅是自己的养老希望,更是对当初政策的信任,现在她的希望落了空,要是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难免会让更多人心里犯嘀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号召,还敢真心响应吗? 一个负责任的政策,不仅要能引领未来的发展,更要能守住过去的承诺,71 岁的王桂菊用半辈子的心血种出了一片绿,现在却陷入了 “树不能砍、钱没着落” 的困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真正重视起来,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么给她合理的补偿,要么找到不破坏生态又能让她收回成本的办法,别让老人的半辈子心血白白浪费,别让这份对政策的信任,最终变成失望和寒心。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怪兽瞎蹦跶了

怪兽瞎蹦跶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