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直都死死盯着稀土行业,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

蕊蕊聊过去 2025-11-14 18:37:59

韩国一直都死死盯着稀土行业,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稀土加工厂,可这座工厂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 全球高科技链条上,稀土这块“维生素”谁都离不开,可韩国企业去年在哈萨克斯坦豪掷30亿美元建起大厂,本想摆脱对中国供应的单一依赖,谁知短短一年,技术卡壳、原料短缺、电费高企等问题接踵而至。这场投资风波,究竟是韩国自救的弯路,还是供应链博弈的缩影? 韩国电子和汽车产业对稀土的渴求由来已久。这些元素是芯片和电动车电机的核心,没有它们,三星的半导体线和现代的电池组就得歇菜。韩国本土没矿,98%的货从国外来,其中八成多靠中国。这局面让韩国企业睡不着觉,总觉得脖子上被卡着。2024年,韩国政府下定决心,四处找地儿建厂自救。哈萨克斯坦成了香饽饽,那儿中亚大地上藏着260万吨探明储量,后续还挖出超2000万吨的大矿床,重稀土含量高,正好对上韩国的高端需求。 选哈萨克斯坦不是拍脑袋。韩国算盘打得精:本地挖矿,就地加工,成品运回国,既省运费,还绕开潜在风险。2024年6月12日,韩国总统尹锡悦飞抵阿斯塔纳,和哈萨克斯坦签下矿产协议。这协议覆盖勘探到加工的全链条,韩国企业POSCO等巨头跟进,砸下30亿美元建厂。工厂规模不小,占地广,设备齐全,目标是年产几万吨分离稀土。起初一切顺风顺水,矿石从本地矿区拉来,车间运转,韩国团队还从中国买了些设备和技术,觉得稳了。 可好景不长,工厂投产没几个月,问题就冒头了。先是技术关。稀土分离提纯这道工序全球九成多在中国手里,韩国买的中国设备和技术,本以为能用,谁知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出新规:用中国稀土或技术的境外产品出口,得先拿许可证。这下韩国厂的产出纯度上不去,三星测试发现镝元素只有99.99%,差0.001%,芯片电流不稳,直接退货。运费损失上百万美元,韩国企业想换欧洲技术,成本翻三倍还不行;找日本,专长不对口。中国也没进一步授权,韩国卡在半路。 原料供应更头疼。哈萨克斯坦不是善茬,2025年改外资矿规:要么转技术,要么多给本地分成。韩国当初只顾建厂,没答应这些,现在原矿出口税从10%涨到25%,工厂30%产品得本地消化。矿区拍卖上,中国企业出手快,2025年3月承诺建研发中心,拿下三处核心矿床,本来是给韩国厂供货的。美国和欧盟喊着帮哈建产业链,一毛不拔。中国企业带技术带钱,哈方自然选靠谱伙伴。韩国厂原料成本眼看涨40%,利润薄得像纸。 物流链条也添乱。哈萨克斯坦内陆,没港口,矿石出不去两条路:一条过俄罗斯,俄乌冲突后运费涨50%,还常延误;另一条走中国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过,再从连云港海运回韩国。这线稳当,但得看调度。2024年12月,一批货在霍尔果斯堵20天,现代汽车电机线差点停摆,高管天天打电话催。韩国企业本想靠美欧联盟脱困,欧盟拉进“稀土联盟”说共享供应链,实际技术钱都没给;美国叫“关键伙伴”,却不许用中国技术,等于堵死后路。韩媒《中央日报》直言,美欧就想拿韩国成品,不帮解决问题,纯属占便宜。 这些麻烦不是天上掉的。韩国急吼吼建厂,技术储备跟不上,地缘关系也没理顺。中国稀土产业稳扎稳打,产能全球领先,出口管制是为有序流动。哈萨克斯坦2024-2028年稀土计划,正吸引外资,但优先带技术的伙伴。韩国电费问题也露馅,工厂离阿斯塔纳近,可本地电价高,每月账单吃掉全年预算大头,加工能耗大,没低成本能源,盈利难上加难。全球看,稀土不是砸钱就能搞定,得有全链条把控。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国际合作,帮哈建基础设施,促成中哈矿产联合开发,这才是长远路子。 韩国这事儿,给人提个醒。高科技供应链,多元化是好事,但得脚踏实地。中国稀土出口稳,价格公道,韩国企业不妨多谈合作,共建项目,学技术,共享市场。哈萨克斯坦矿好,中国企业已拿下几处,未来中韩联手开发,中亚资源就能更好服务全球。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