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消息! 2025年11月14日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通报,防空警报突然响起,持续了很久,克利奇科市长在电视上说俄军又来炸基辅了,用的无人机和导弹被防空系统拦截了半天,还是有碎片掉下来砸中第聂伯罗区一栋居民楼,导致11个人受伤,好几栋楼着火,最麻烦的是暖气管被震断,整片区域都没了暖气。 以前乌克兰空军能打下大部分无人机,现在做不到了,官方没公布具体数字,但房屋确实被炸了,有人猜测是电子干扰太强,也有人说是导弹储备不足,普通居民不在乎技术细节,他们只想知道,警报响了,房子怎么还是塌了。 北约提供的弹药数量比去年减少近六成,他们声称完成了一半的供应承诺,但没人说明这个“一半”是按什么标准计算的,如果按照当前战场每日消耗量来算,这点支援根本撑不住前线需求,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仍在持续交火,弹药优先调配至这些区域,基辅的供暖管道维修工作便无人接手处理。 天气早就冷下来了,白天降到零下三度,晚上更加冻人,暖气一停,老人在家里打哆嗦,医院靠着发电机维持呼吸机运转,儿科门诊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红十字会没发布新数据,但内务部之前提过,全国有两百多个地方只能勉强供暖,也就是温度根本不够,凑合着过,战争之中,武器和暖气都重要,平民没有选择,只能等着。 官方报告总是提到发射了多少导弹,拦截了多少无人机,统计了伤亡人数,却从不说战争让多少孩子没法上学,多少老人因为寒冷住进医院,维修工人是否敢冒着炮火爬上屋顶修理暖气管,这些事没人去计算,也没人愿意提起,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在战争的描述里,这些内容显得不够体面。 那天晚上,我朋友住在第聂伯罗区,他说家里黑漆漆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他老婆抱着孩子缩在被子里,窗户玻璃震裂了,冷风从缝里钻进来,他说这不是打仗,是生活突然断了线,导弹落下来时,城市不是在抵抗,是在慢慢变冷。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基辅的街头愈发冷清。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偶尔有几个身影匆匆走过,也是满脸疲惫与惶恐。孩子们不再有欢声笑语,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恐惧与迷茫,不明白为何生活变成了这般模样。 政府似乎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要应对前线的战事,一边又要安抚后方的民众。但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很多承诺都成了空头支票。救援物资的发放总是不及时,而且数量远远不够。那些排队领取物资的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可当拿到那少得可怜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时,更多的是无奈与悲伤。 国际社会的关注似乎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各种声明和谴责不断,但真正实质性的援助却少之又少。北约的敷衍态度让乌克兰民众感到心寒,他们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所谓的盟友身上,可如今却只能在寒冷与恐惧中苦苦挣扎。 我朋友所在的小区,大家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助。有人把自己家仅有的一点柴火拿出来,在院子里生起了火,让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取暖。大家分享着仅有的食物,互相安慰着,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寻找着一丝温暖。 然而,这样的温暖终究是短暂的。随着战事的持续,基辅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也许在某一个寒冷的夜晚,这座曾经美丽的城市会彻底被黑暗与寒冷吞噬,而那些无辜的民众,只能在战争的漩涡中继续煎熬,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