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又紧张了 11月16日,俄国防部宣布控制了扎波罗热的亚布洛科沃居民点,并在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继续攻势;乌方则通报成功打击了俄罗斯梁赞州炼油厂等多处目标。 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说白了就是一场“消耗战”,双方都试图通过打击对方后勤与经济命脉来拖垮对手。明眼人都知道,战线僵持的背后,拼的就是谁更能耗得起。 这场消耗战早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两国综合实力的硬拼。俄军控制部分扎波罗热地区后,当地农业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而梁赞州作为俄罗斯重要炼油基地之一,遭打击后短期内局部地区油料供应出现波动,物流和民生相关运输略受影响。 乌军靠精准打击后勤节点发挥了优势,但自身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大多依赖外部支持,补给节奏常受外界援助调度影响。 所谓的“战略攻防”,到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基辅及周边地区时常面临能源设施遭袭后的供电供暖紧张,居民得提前储备应急物资;俄罗斯部分边境地区和能源相关城镇,也因偶尔的打击出现生活不便,老人孩子的日常出行和就医都多了些麻烦。 前线士兵在战场煎熬,后方百姓的生活也被战争搅得不得安宁,两国的民生秩序都遭了不小的破坏。 俄军虽然在部分区域占据控制优势,但长期作战下装备磨损和人员轮换压力不小,军工生产需要持续跟上前线消耗;乌军的反击虽有成效,可本土工业设施在冲突中受损严重,很多基础物资都得靠外部输入。 就算有外部援助,也很难完全满足持续作战的海量需求,有时候前线部队还得精打细算使用弹药和装备。 更让人唏嘘的是,冲突背后牵扯着不少国际层面的考量。不同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对冲突双方的态度和支持力度各不相同,所谓的“援助”“合作”往往带着各自的诉求。 俄罗斯为了支撑作战,调整了不少经济政策向保障军事需求倾斜;乌克兰则不得不依赖外部支持维持抵抗,两国都被这场持久战绑得很深。 国际社会一直有呼吁停火谈判的声音,但两边的核心诉求差距不小,谈拢并不容易。俄方关注自身安全诉求和已控制区域的相关安排,乌方则坚持领土完整的底线,这些关键问题没达成共识,停火就很难落地。 其实不管是哪一方的民众,早就盼着战争结束,可在复杂的利益纠葛面前,和平的脚步总是显得格外缓慢。 消耗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没完没了的损耗。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对外经贸受到不少限制,经济发展节奏被打乱;乌克兰的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大量民众流离失所,经济恢复更是遥遥无期。 就算未来冲突结束,重建家园、恢复民生也得花上很多年,那些被战争夺走的时光和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