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说:雄而不霸的结果,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为不霸者没人怕,没人怕,那事情就多了。可清朝当年就是“雄而不霸”,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软骨头,内里烂透了,就算想霸也没那实力。 鸦片战争一开打,清朝的虚弱立刻暴露,十几万军队对几千英军,本应轻松取胜,可清军在炮声一响便丢下武器四散逃命,甚至有军官带兵抢自家百姓的粮食,这样的军队,不只是战场上不堪一击,平时更是彻底荒废了作战本分。 当初的八旗兵能骑射杀敌,绿营兵也敢冲锋陷阵,但一路太平日子过久,他们早就变成了寄生群体,八旗子弟仰赖朝廷俸禄,不必劳动,每天提鸟笼逛茶馆、赌牌斗蛐蛐,别说弓箭,连马都不敢骑。 绿营兵则忙着替官员跑私活、自己开铺子做买卖,刀枪生锈,大炮装沙,应付检查成了全部任务。 军队荒废的背后,是官场的烂透。和珅聚敛的财富超过朝廷多年财政收入,但他只是贪腐链条的顶端,地方官收漕粮先克扣一半,赈灾粮款层层盘剥,流到灾民手中只剩几斗粗粮,饿死百姓几乎没人管。 买官卖官更是成了常态,花钱任职的人上台第一步是疯狂捞钱回本,权力变成了生意,政令下到地方全被虚报谎报。 经济更是老掉牙。西方机器一天织布量顶十几人一个月产量,蒸汽船几天跨洋,而清朝还在用牛耕地、妇人纺车慢慢摇,运输靠马车和船桨,速度不及人家十分之一。 闭关锁国让先进技术进不来,也让差距一年年扩大,朝廷财政几乎全靠农民税收,遇到灾年或战事,税负加重逼得百姓逃荒,最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十几年的内战拖垮国库,连军饷都发不出。 有过的“雄”,只是祖宗留下的老底。康乾盛世时期疆域辽阔、人口世界第一,周边朝鲜、越南、琉球每年朝贡,人参、象牙入京,换回丝绸瓷器,磕头称“天朝上国”。 这种场面让皇帝沉浸在中国是世界中心的幻象里,关起国门只留广州一港通商,自认为“我不欺负你,你别招惹我”,殊不知实力早没了保障。 列强看穿这一切后蜂拥而至,英国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逼割香港赔银;沙俄大块侵占东北西北土地;法国占了越南还想伸向西南。 连日本都在甲午战争中击沉北洋水师,夺走台湾并索要两亿两白银,一次次失败后签下的都是屈辱条约,退让只招来更狠的欺压,昔日朝贡小国全投向列强,中国彻底孤立。 清朝的教训很明确,没有真本事的“不霸”只是软弱,既赢不到朋友,也保不住自己。只有在筋骨硬、实力足的时候,“不霸”才是一种选择,而不是被动屈服。强大才是立足世界的根本,否则一切姿态都是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