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深冬,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荒原,马家军的士兵把冰冷的枪口对准了那个只有12岁的少年。谁也没想到,这孩子突然嘶吼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用刀砍我吧!这子弹留着,要去打那些欺负我们国家的日本人!”就是这一声呐喊,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悄悄扭转了历史的航向。 这个名叫向轩的娃娃兵,其实是贺龙元帅的亲外甥。他7岁的时候,母亲贺满姑为了革命事业永远离开了他。他揣着家里留下的两枚戒指和一把小小的手枪,一路翻山越岭,终于在茫茫大山里找到了红军队伍。长征开始后,9岁的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马匹让给了更需要的伤员,自己就牵着牲口,一步一步走完了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 那些马家军士兵,被这声从孩子喉咙里爆出来的呐喊震得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稚气的孩子,眼睛里燃烧着的坚定,竟然超过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就因为这一瞬间的迟疑,藏在暗处的红军战士才有机会把他成功救了出来。 向轩后来经历了无数场艰苦的战斗。在荔北战役中,他浑身被弹片划了26道伤口,右眼也永远失去了光明。新中国成立后,29岁的他主动申请去了基层岗位,那些打过的胜仗、立过的战功,他都悄悄藏在了心里,一句没跟人说过。晚年的时候,他常笑着说:“我呀,就是个兵。”可这短短五个字,又藏着多少滚烫的热血和不变的忠诚呢? 现在,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弹片,还静静地躺在纪念馆的展柜里,讲着一个关于信仰的滚烫故事。每当人们看到它们,总会想起那个在寒冬里嘶吼的孩子。这样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少年,究竟藏着怎样的信念?或许,答案就藏在那句“我就是个兵”里,也藏在他永远留在身体里的弹片里。 -search.byteimg.com/img/tos-cn-i-qvj2lq49k0/fe9f4f4692344505a0f53440a6d67391~480x480.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