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爱兵如子,樊城之战又没大败,为何2万将士都狠心离他而去?   其实这话得两说

史之春 2025-11-25 11:26:34

关羽爱兵如子,樊城之战又没大败,为何2万将士都狠心离他而去?   其实这话得两说,关羽待手下弟兄是真不错。他自己出身底层,知道当兵的苦,平常打仗总冲在最前面,从不把士兵当炮灰。弟兄们受伤了,他会亲自去看,给送药;打了胜仗得的赏赐,也多半分给手下,自己留不下多少。就因为这份体恤,荆州的兵都愿意跟着他卖命,襄樊之战刚开始那阵子,于禁的七军都被淹了,庞德也被斩了,樊城的曹仁差点就要弃城跑路,那都是弟兄们跟着他拼出来的威风。   可打仗这事儿,光靠主将体恤远远不够,得有实实在在的支撑。关羽打樊城前,压根没把后勤准备周全,偏偏守江陵、公安的糜芳和傅士仁,早就跟他不对付。他出征前嫌这俩人粮草备得不好,当众骂了一顿,还放下狠话“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们”,这俩人本来就心虚,一听这话更怕了。没成想吕蒙带着东吴兵白衣渡江,打扮成商人就摸进了荆州,这俩人连抵抗都没抵抗,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这一下可捅了大篓子。江陵不只是荆州的治所,还是弟兄们的家啊——粮草全存在这儿,老婆孩子也都住这儿。吕蒙占了江陵后,特意下令不许欺负老百姓,还专门安抚将士们的家属,给吃给穿,连看病都管。更绝的是,他让家属们给前线的亲人写信,说说家里的情况。这些信一传到军营,弟兄们心里立马就乱了:家里人好好的,但都在东吴手里攥着,这仗再打下去,万一惹急了东吴,家人怎么办?   比想家更要命的是,粮草彻底断了。江陵一丢,粮草路被掐死,弟兄们在前线打了好几个月,早就断粮了,饿肚子不说,天也越来越冷,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这时候再提“爱兵如子”,就显得空落落的——主帅再心疼,也变不出粮食和棉衣来啊。当兵的大多是为了混口饭吃,养活家里人,现在饭都吃不上,家人还在敌人手里,谁还有心思打仗?   更让人绝望的是,仗打下去看不到半点希望。关羽一开始打了胜仗就有点骄傲,没防备孙权会背后捅刀子,也没留意曹操的援军来得那么快。曹操派了徐晃、张辽这些名将带着大军过来,徐晃一上来就打破了包围圈,曹军士气一下就起来了。而关羽这边呢,打了这么久,援军影子都没见着。他曾让人去催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可这俩人记着私怨,找借口说“刚占的地盘不稳”,就是不肯来。   这时候弟兄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前面是越来越多的曹军,后面是占了老家的东吴兵,自己夹在中间,进退两难。继续跟着关羽,要么战死,要么被俘,想活着回家几乎不可能。乱世里的兵,没那么多“愚忠”的念头,首先得保住自己的命,才能顾得上家人。   偏偏关羽这时候的脾气又上来了。他见军心浮动,不仅没想着安抚,反而骂弟兄们“没用”“不争气”。其实这时候只要他好好说说,哪怕画个突围的盼头,弟兄们或许还能再撑撑。可他一骂,之前那点感激和爱戴,一下就被失望冲淡了。正好这时候有几个士兵悄悄跑了,没人管得住,跟着越来越多的人就散了。   说起来樊城之战真不算大败,关羽的主力还在,可后方没了,粮草没了,家人被抓了,连条退路都没有,这仗根本没法打。那些散了的士兵,不是狠心背叛,实在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他们或许还记得关羽平常的好,但比起这份情分,肚子能不能吃饱、家人安不安全,才是更实在的事儿。   关羽到最后也没明白,他用“爱兵如子”赢了弟兄们的追随,却没能守住他们的家,没能给他们指一条生路。两万将士散了,不是他们无情,是乱世里的生存法则太残酷——忠诚顶不过温饱,情谊敌不过现实。到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说到底,不是输在战场上的刀枪,是输在了后方的崩塌和人心的离散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