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结束了,根据日本共同社11月24日报道,高市早苗对她此次南非之行进行了总结

天天纪闻 2025-11-25 12:20:28

G20结束了,根据日本共同社11月24日报道,高市早苗对她此次南非之行进行了总结,并提到了中日关系。她现在的策略就是把破坏中日关系的“帽子”甩给中国。   这出甩锅大戏的背后,藏着高市早苗根本不敢提的 “前情提要”。就在 G20 峰会前半个月,11 月 7 日的日本国会里,她可是另一副嚣张模样:公然宣称 “台湾有事” 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 “存亡危机事态”。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是 1945 年日本战败以来,首次有首相在正式场合把 “台湾有事” 和日本动武挂钩,等于赤裸裸地对中国核心利益发出武力威胁,直接踩爆了一中原则的红线。   面对中国外交部 “立即收回错误言论” 的强烈抗议,她嘴硬得很,说什么 “没必要撤回”,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你想想,对着这样一个刚捅完刀子又拒不认错的人,中方能有会面的兴趣吗?11 月 20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就把话挑明了:“李强总理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请日方自重。” 这四个字 “请日方自重”,翻译过来就是 “先把你那张乱说话的嘴管好了再说”。   到了 G20 现场,更有意思的画面出现了:中国总理和高市早苗最近时就隔了三位领导人,却全程零互动,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   这哪是 “没安排会面”,分明是 “懒得跟你废话”—— 毕竟谁也不会拿着热脸去贴冷屁股,更不会给挑衅者递台阶下。   高市早苗心里门儿清自己为啥被冷落,可在日本记者面前偏要装无辜,这背后全是政治算计。她刚上台就靠讨好右翼势力拉支持率,涉台言论虽然激怒了中国,却让日本国内的保守派很受用。   现在 G20 空手而归,要是承认 “因为自己乱说话才没见成”,那国内的支持率不得掉一截?所以干脆把锅甩给中国,既保住了自己 “对华强硬” 的人设,又能把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别人,算盘打得噼啪响。   可这谎言也太经不起推敲了,就像一个人先打了别人一巴掌,还怪对方不跟自己握手,天底下哪有这道理?   高市早苗嘴上喊着 “重视中日关系”,行动上却在往死里折腾。她上台才一个月,除了挑动台海问题,还在历史问题上踩雷 —— 去马来西亚给二战日军献花,对当年的侵略暴行提都不提,气得马来西亚民众骂声一片。   在独岛问题上又惹恼了韩国,被人家外交部直接召见公使抗议。这哪是搞外交,分明是到处树敌。而这些作死操作的代价,最终全落到了日本老百姓头上。   最近日本旅游业先遭了殃。中国游客退掉的赴日机票就高达 50 万张,大阪那些靠中国客人撑场面的餐馆老板急得跳脚,说本来指望明年春节冲业绩,现在订单全黄了。   水产行业更惨,全日本 172 家对华出口的水产企业,现在天天担心被断单,毕竟中国已经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了。   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都哭丧着脸说,原计划和中国合作的二十多项活动全被取消了,再这么闹下去,经济真要扛不住了。   日本国内的抗议声也早就炸了锅。11 月 21 日高市上任满月那天,上千人堵在首相官邸前喊口号,举着 “高市辞职”“高市国贼” 的牌子,骂她 “挑动战争”。   前首相石破茂都看不下去了,在电视节目里叹气说,历届政府处理中日关系都是 “小心、小心、再小心”,哪见过这么瞎折腾的。   连日本国际大学的教授西园寺一晃都直言:“高市的发言本身才关系到日本存亡。”—— 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当年日本就是以 “存亡危机” 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她又来这套,能不让人警惕吗?   面对这堆烂摊子,高市早苗不想着怎么收拾,反而还在耍小聪明。她在记者会上说 “对话大门始终敞开”,可王毅外长早就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她的虚伪:“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日本不能一边说战略互惠,一边毁承诺。” 意思很明确:想对话可以,先把你那套涉台谬论收回去,拿出点真诚意来。   要是光说不练,那就是扯犊子。更狠的是,王毅外长还警告,要是日本继续玩火,不排除和国际社会一道清算军国主义 —— 这可不是吓唬人,高市现在的做派,跟当年的军国主义确实越来越像了。   说到底,中日关系搞到今天这步田地,病根就在高市早苗身上。她以为靠甩锅就能蒙混过关,靠挑衅就能讨好美国,却忘了 “伤人者必自伤” 的道理。   现在日本的旅游业、水产业在叫苦,民众在抗议,国际社会在警惕,这些都是她作出来的后果。   G20 的冷遇只是个开始,要是还不悬崖勒马,继续把谎言当真理,把挑衅当筹码,那中日关系只会滑向更深的深渊,到时候她想摘的就不是 “帽子”,而是自己的乌纱帽了。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谎言遮不住事实,甩锅解决不了问题。中日关系的钥匙从来不在中国手里,而在高市早苗的嘴里 —— 什么时候她能收回那些混账话,什么时候中日关系才有转圜的可能。在此之前,她最好收起那套虚伪的把戏,别再丢人现眼了。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