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65岁女子因脑癌死亡,家人准备将她火化时,女子突然睁眼,还微微动起来,见到这

好小鱼 2025-11-25 21:43:54

泰国65岁女子因脑癌死亡,家人准备将她火化时,女子突然睁眼,还微微动起来,见到这一幕,在场所有人都吓到脸色惨白,还有人当场尖叫。随后,有人找来救护车,将松迪洛送往当地医院急救。 松迪洛的儿子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通红的眼眶里还含着未干的泪:“我刚要对火化师傅点头,就看见妈妈的手动了——不是抽搐,是像要抓住什么似的蜷曲。起初以为是悲伤过度的幻觉,直到她眼皮掀开那条缝,我才疯了一样扑过去喊停。” 11月23日的火化场监控记录下这惊魂时刻:传送带载着她缓缓驶向焚化炉,金属履带的摩擦声中,她的右手食指先有了动作,幅度轻得像蝶翼振翅,紧接着左眼睁开约两指宽,瞳孔虽涣散,却有了微弱的转动。 而这份“死亡”的开端,藏在11月22日晚的诊疗记录里。 脑癌晚期的她已在二级医院躺了五个月,从能扶床行走退至卧床不起。值班医生发现她呼吸微弱时,普通心电图仪显示心率21次/分钟,瞳孔对光反射如风中残烛般迟钝。结合病程判断,三分钟观察后,“临床死亡”证明被签了字。 “这不是个例。”参与抢救的松迪洛的急诊科医生在《曼谷邮报》的访谈中直言,“基层医院常把‘死亡判定’简化成‘仪器读数’,却忘了重症晚期患者可能进入‘深度代谢抑制’——呼吸3次/分钟、心跳28次/分钟,这种生命体征用普通仪器测,和‘停止’几乎没区别。” 泰国医疗协会的最新声明印证了这一隐患:全国30%的基层医院存在死亡判定流程不规范,集中在“观察时长不足”与“设备老化”两大问题。 有协会匿名成员透露,2024年就有位肺炎老人被误判死亡,家属在入棺前摸了摸他的手腕,发现余温未散,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松迪洛被送回医院后,高精度监护仪终于捕捉到真相:她不是死亡,只是生命体征微弱到了极限。 “我们不是要告谁。”她的女儿在脸书上写道,配图是松迪洛病床前的鲜花,“但医院得知道,那张证明对我们来说,是妈妈能不能多活一天的希望。” 这条帖子下,两千多条留言涌了进来。有人说:“去年我奶奶心梗,医院说‘没救了’,我爸抱着她哭的时候,听见她喉咙里有痰音,坚持要呼吸机,现在奶奶还能跳广场舞。” 11月25日,泰国卫生部门的专项调查组已进驻涉事医院。同步下发的通知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即日起执行“重症患者死亡判定双轨制”——高精度心电监护仪与血氧仪同时检测,观察时长不得少于10分钟,两者数据不符时,需启动多科室会诊。 “死亡判定没有‘差不多’,必须是100%的确认。”调查组负责人在记者会上敲着桌子强调,“松迪洛的事件,是给所有医院敲响的警钟。” 如今的松迪洛仍在ICU,呼吸机维持着她的呼吸,心跳在28-32次/分钟间波动,虽未脱离危险,但医生说“有好转迹象”。 她的案例成了医疗博主的科普素材。有博主制作短视频提醒:“若亲友重症被判定死亡,别急着放弃——先摸颈动脉有没有微弱搏动,看胸口有没有起伏,要求用高精度仪器复查,多等十分钟,可能就是一条命。” 生命的边界有时比我们想象中模糊。当医疗仪器的精度、医生的观察时长,成了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让“告别”变成“永别”。

0 阅读:0
好小鱼

好小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