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可棍字也不

微笑着前行 2025-11-26 21:23:36

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可棍字也不知道怎么写,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底细,便说道:“这兵胆大包天,敢临阵脱逃,不能轻饶。” 张宗昌这人早年没念几天私塾,十几岁就跟着人闯关东,扛过活、贩过货,后来稀里糊涂混进了军队,凭着一股子狠劲和运气,居然一步步做到了直鲁联军的总司令。他的发迹之路,满是乱世底层小人物的挣扎与投机,闯关东时,他在东北的林场、金矿摸爬滚打,不仅学会了江湖上的察言观色,更练就了敢打敢拼的行事风格。清末民初的东北局势混乱,俄国人、日本人、地方军阀势力交错,张宗昌在这样的环境中左右逢源,既为俄国人当过翻译,也参与过地方武装的争斗,这些经历让他深谙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宗昌看准时机投身军旅,最初投靠山东民军都督胡瑛,后又辗转依附冯国璋、曹锟等北洋军阀。虽文化水平极低,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但他懂得笼络人心,更擅长在军阀混战中寻找靠山。他收编土匪、吸纳散兵,部队规模越滚越大,而“兵匪一家”的作风也让直鲁联军成为当时声名狼藉的武装力量,所到之处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 不过,张宗昌的“狠劲”并非只针对部下和百姓,在军阀角逐中,他也展现出极强的生存韧性。1925年,他率部进驻山东,出任山东省督办,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即便身处北洋军阀内斗的漩涡,也能凭借灵活的政治手腕数次化险为夷。但文化的缺失始终是他的硬伤,除了处决逃兵写不出字的笑话,他还曾闹出“作诗”的闹剧,那些文理不通的打油诗,至今仍被人当作笑谈。 看似荒诞的背后,实则折射出民国军阀的普遍特质:他们大多出身底层,缺乏系统教育,凭借武力和机遇在乱世中崛起,却始终摆脱不了草莽本性。张宗昌的部队虽装备精良,但军纪涣散,战斗力也时强时弱,最终在北伐战争中被国民革命军击溃。1932年,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郑继成刺杀,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这位“三不知将军”(不知兵有多少、钱有多少、姨太太有多少)的经历,既是个人的命运沉浮,也是近代中国乱世的缩影。他的荒诞行为背后,是教育缺失的悲哀,更是军阀割据时代百姓的苦难。那些被他随意处置的士兵、被搜刮的民众,才是乱世中最无辜的牺牲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