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突然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

天空叙史啊 2025-11-27 14:45:49

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突然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外部通道一旦受阻,经济安全和军工体系承压。 这种分析虽然点出了部分现实,但忽视了中国的战略韧性和发展潜力。 先从地理格局来看,中国的国土禀赋确实存在先天挑战。 广袤的国土上,高原、沙漠等地形占据了西北部大片区域,这些区域生态脆弱、开发成本高。 更关键的是,我国对外经贸和能源进口高度依赖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关键节点,承载了超过半数的原油进口和大量工业品进出口运输。 这种“路径依赖” 确实让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潜在风险。 资源层面的对外依赖也十分明确,突显了我国产业安全的现实压力。 作为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我国多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自给率长期处于低位。 据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报告,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钾肥,国内自给率仅 30% 左右,每年近70%需要从国外进口。 新能源产业核心原料碳酸锂,对外依存度超过60%;就连工业“骨骼”铜,精矿进口依赖度也高达85%。 但面对这样的客观制约,中国从未陷入被动,而是以主动布局破解瓶颈。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是破局的关键一步,它并非简单的对外合作,而是构建多元通道的战略布局。 中欧班列如今已实现“铁铁联运”“铁海联运”的无缝衔接。 2024年全年开行量突破7万列,将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货物快速运抵欧洲的同时,也把中亚的油气、东欧的矿产拉回国内,直接绕开了海上通道的制约。 中老铁路则打通了东南亚陆上通道,老挝的钾盐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输入,成为我国钾肥进口的新支点,让资源供给不再“卡脖子”于单一渠道。 对外投资也更加务实,直接瞄准资源短板。藏格矿业在老挝的钾肥项目 2024 年投产,直接填补进口缺口。 南美地区,我国与智利合作开发锂矿,将单一进口渠道变为多元供给。 稀土则是我们的优势王牌,全球 90% 的分离提纯产能在我国,如今已建成从开采到高端永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军工与新能源的稀土需求实现自主保障。 军工领域,歼- 20的国产航发、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东风导弹的核心组件,自主化率逐年攀升。 虽然中国的芯片领域确实存在短板,但中国现在已经研究出了14纳米工艺,且良率稳定,并且不会停下自主突破的步伐。 这种自主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为更高水平开放筑牢根基。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构建起“自主技术 + 全球市场”的格局,光伏组件全球市占率超 80%,风电整机出口覆盖 40 多个国家。 自主研发的特高压技术将西北风电、西南水电输送至东部,既降低对进口油气的依赖,又通过技术出口带动全球能源转型。 这种“自主技术输出+开放合作共赢”的模式,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的战略智慧在于从未陷入“自给自足”与“依赖外部”的二元对立。 开放为自主提供了技术借鉴、市场空间和资源渠道,自主则为开放筑牢了风险防线、提升了合作话语权。 从多元通道的构建到产业链的自主升级,从互利合作的探索到全球治理的参与,中国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发展智慧不是追求 “万事不求人”,而是在开放中锻造韧性,在自主中拥抱世界。

0 阅读:0
天空叙史啊

天空叙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