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得起“仁义”二字的窦建德是公认的好人,但为什么他失败了?

代萱聊历史 2023-04-06 13:40:03

王世充

仁人悲悯

有两个故事,最能说明窦建德的仁义:

其一,窦建德率军围攻河间,一直没打下来。等到城里粮食光了,恰好又传来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河间郡丞王琮表示愿意投降,窦建德后退30里办好酒席等着他。王琮带着官吏们身穿白色丧服、双手反绑在背后来到军营门前,窦建德亲自为他们松绑。

手下要处死王琮,窦建德制止了,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王琮是一位有节操的人,正好予以提拔任用,怎么能够杀他呢?马上重用王琮,并严禁军中有人借与王琮有仇煽风点火。

其二,在一次战役中,窦建德俘虏了唐将李世绩父子,重用。但没多久李世绩撇下父亲,逃回李唐朝廷去了,窦建德当然怒了,这时有人建议:把他爹宰了,出口恶气!窦建德却说:“李世绩逃回他自己的朝廷,这是忠臣,他的父亲有什么罪过?不能杀。”

窦建德也并非“佛系”人士,他击败了宇文化及之后,不仅杀掉了他,还把抓住的宇文家族的人全杀了。为什么?因为宇文化及与隋炀帝杨广有姻亲关系,父子兄弟都蒙受隋朝的恩典,却最终干出弑君谋逆的勾当,为窦建德所不齿。

史载,窦建德生活简朴,即使建立政权称王后也不穿锦衣,吃糙米、素食。不好色,击败一个称王的对手,马上把俘获的宫女们全部遣散回家,让她们与家人团聚。不贪财,每次战争后缴获财物都分给将领,自己不要一分一毫……

最令人称道的,是窦建德对人的悲悯之心,从不轻易杀人,四方豪杰因此纷纷来投。他对老百姓也很有感情,建立夏国后,劝科农桑,薄赋轻徭,与民休养,军纪严明。

用人失当

窦建德用人出了大问题。窦建德之败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误杀了一文一武两个人:

武是大将王伏宝,此人打仗勇猛,对窦建德也很忠诚。《旧唐书》中记载“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

问的是宋正。《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两个勇敢正直的人先后被谗言害死,意味着窦建德的团队歪风邪气已占了上风,这种格局犹如定时炸弹。

有人曾概括,让部下跟着干有三重境界:一是让部下感受到恐惧,二是让部下感觉有利益,三是用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激励部下。纵观隋末群雄,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用恐惧来驾驭部下,譬如王世充。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的,也就只有李世民一人了。

窦建德在哪个境界?应该说,处于从第二重境界向第三重境界过渡期间。遗憾的是,未能过渡成功。

错失战机

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论断: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窦建德在“用干部”方面出了大问题,在“出主意”方面更是犯了连续的致命错误。

其一,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王世充屡战屡败,地盘越来越小,最终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无奈之下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很讨厌王世充,因为王世充立杨侗为皇帝又干掉杨侗自己取而代之。窦建德与手下商议后,还是决定去救,当时局势是李唐、窦夏和王世充的郑国三足鼎立。

唇亡齿寒没错,错就错在窦建德决定亲率大军,离开经营多年的河北根据地,浩浩荡荡开到洛阳。

其二,窦建德大军开到,形势其实对李世民大大不利,古代作战最怕攻城不下,援军赶到,里外夹击,惨不忍睹。

但窦建德犹犹豫豫走得很慢,他存了个小心思:坐山观虎斗,自己来收拾残局。没料到王世充被李世民吓破了胆,扼守坚城不出,窦建德在一厢情愿的等待中浪费了大把黄金时间。

其三,李世民是个战略高手,见窦建德来救,便分兵两处,一处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另带一部往虎牢关抵抗窦建德。窦建德与之交锋多次失利,士气颇受影响。

谋士凌敬提议说:全军杀到李唐老巢太原去!这无疑是一个好主意,唐军精锐被牵制在洛阳附近,大后方正空虚。

王世充

但窦建德召集部下开会后又改变了主意,决定继续留在虎牢关与李世民硬扛。战略机遇就这么错失了。

事实是:王世充派来的使者长孙安世见窦建德有撤军的念头,于是以大量金银珠宝利诱各个将领,将领就纷纷游说窦建德:凌敬不过是个书生,怎能跟他谈打仗呢?咱们兵强马壮,一举荡平李世民,天下还不是您的?

英雄末路

公元621年5月28日,虎牢关,李世民发动了一场“斩首行动”。行动目标:窦建德。

当时,夏军主力远多于唐军,他们也算骁勇善战,但他们还没布好阵,李世民就亲率玄甲军突然从正面冲进敌阵,包抄部队从后面杀进去,前后夹击,夏军阵势大乱,四处逃命。

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最大的俘虏是夏王窦建德。王世充最终也献城投降。唐朝一役解决两大强劲对手。在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能迅速洞察形势,坚持己见。

窦建德大军来救王世充时,唐军两面受敌,李世民的部下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多数将领主张退守到洛阳以西的新安一带。但李世民思考之后决定:不撤,围洛阳,打夏军。历史证明:他做了正确的选择。

史载: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训斥他:我收拾王世充,你不在河北好好待着,跑过来捣什么乱?窦建德笑答:我不过来,你也会到河北去收拾我的。英雄末路,倒也潇洒。

窦建德被押到长安,处死。他的多年知己刘黑闼召集夏国旧部,又在河北山东搅起滔天巨浪,唐军费了老大功夫才摆平。

英雄之死,总是令人惋惜。后人常以项羽来比窦建德,但唐人殷侔认为,项羽好杀,窦建德仁义,项羽比不上窦建德。窦建德应该是三国时孙坚一样的人物。遗憾的是,窦建德终没有一统天下……

王世充相关史料

谄媚惑主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祖父支颓耨早逝,父亲支收跟随改嫁到霸城王氏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至汴州长史。

王世充

王世充曾求学于儒生徐文远门下。 他广泛涉猎经史,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开皇年间,王世充按战功被授予仪同,接着提升为兵部员外郎。他善于向朝廷陈事进言,通晓各种律令条文,但常利用法律条文徇私作弊,随心所欲。有时候有人批驳他,他就巧言诡辩文过饰非,言辞激烈,人们虽然明知他不正确又没有谁能使他认错。

隋炀帝大业年间,王世充被提拔为江都丞,兼任江都宫监。当时炀帝多次巡视江都,王世充善于观察炀帝的脸色,奉承谄媚顺从他的心意,每次上朝谈论政事,炀帝总是称赞王世充。于是王世充制作玉石雕刻和风景彩画,诈称远方的珍贵工艺品,献给炀帝讨好,因此炀帝更加宠信他。王世充知道隋朝的政局将会混乱,就暗地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那些犯罪坐牢的人,都用曲解法律的办法予以释放,从而显示私人的恩惠。

镇压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玄感趁炀帝亲征高句丽,国内空虚之机,突然叛乱,进攻东都洛阳。当时,各地有不少人打着响应杨玄感的旗号起兵,炀帝派了大将吐万绪、鱼俱罗镇压,后有人向隋炀帝进谗言,说该二人有不臣之心。炀帝大怒,即刻将吐、鱼二人撤职法办。随后,隋炀帝任命王世充指挥进攻在余杭叛乱的刘元进,并在淮南征募了数万新兵,交王世充指挥。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王世充以生力军进攻刘元进、朱燮,连战皆捷,刘、朱先后战死,但仍有不少余部散在各处为盗。王世充找了个黄道吉日,集合有关人员,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约定降者不杀。刘元进的余部听说后,纷纷投降,不到一个月,王世充就平定了吴郡。不料,王世充背信弃义,大局已定后,把所有投降的共三万余人全部坑杀。

大业十年(614年),齐郡的义军统帅孟让从山东长白山出发侵犯各个州郡,到盱眙,发展到十多万人马。王世充率领部队抵御,以都梁山为据点,设置五道营栅,敌我相对而不交战,还扬言撤退,部队表现出疲惫不堪毫无战斗力的样子。孟让耻笑地说:“王世充是个只懂法令条文的小官,哪能带兵打仗?我要活捉他,一直打到江都去。”这时当地百姓都住进了部队营垒,遍地没有东西可抢,叛军慢慢地没有吃的,又为营栅挡住道路而伤脑筋,不能向南方进军,就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

王世充

王世充每天出兵打一下,表面装作失利,跑回营栅。像这样搞了好几天,孟让更加小看他,就慢慢分派人马到南边去搜抢财物,留下的兵力只够围住营栅。王世充知道敌人放松了警惕,就在军营中填平了灶坑,拆下了帷帐,摆设起方阵,四面朝外,拔掉栅栏出击,奋力作战,大败敌军,孟让带着几十个人悄悄逃走了,杀死了一万多人,俘虏了十多万人。炀帝认为王世充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又派他率领部队讨伐各个小股叛军,所到之处全部荡平。

会战李密

大业十一年(615年),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围困,王世充带领江都的全部人马准备到雁门营救隋炀帝,在队伍里蓬头垢面,痛哭得失去常态,日夜不脱盔甲,躺在草上睡觉。炀帝听到这些,认为他忠诚,更信任他。

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世充升任江都通守。当时厌次人格谦当了多年盗匪,带着十多万人在豆子<卤亢>一带活动,被太仆卿杨义臣杀掉,王世充统率部队攻打格谦的残存队伍,打败了他们。又出兵到南阳攻打卢明月,俘虏了好几万人。班师回到江都,炀帝非常高兴,亲自举杯赏赐他。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瓦岗军李密、翟让猛攻东都洛阳,多次击败隋朝守军,洛阳求救的文书雪片般飞到江都。炀帝不得已,调全国各地精兵救援洛阳,在各路援军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的江淮劲卒二万人。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薛世雄在进军途中于河间七里井意外地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歼灭,炀帝任命王世充继任援洛大军的总指挥。

王世充

九月,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使隋在洛阳的兵力达到十余万。王世充出兵向李密挑战,双方在洛口对阵,两军前后交战一百多次,还不分胜负。炀帝又派人到部队任命王世充为将军,催促打败李密。王世充带领部队渡过洛水跟李密作战,吃了败仗,被淹死了一万多人,就率领余部返回河阳。碰上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沿途冻死了好几万人,等到抵达河阳,只剩一千来人。王世充自我囚禁起来请罪,越王杨侗派遣使者释放了他,召回洛阳,驻扎在含嘉仓城,收集逃散的士卒,又有了一万多人。

权倾东都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隋炀帝被弑。五月,炀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越王杨侗于是作为皇位继承人被拥立为皇帝,年号皇泰,史称皇泰主。王世充被皇泰主封为郑国公,与段达、元文都等其他六人共同辅政,时人称为“七贵”。皇泰主登基时,洛阳已被李密重重包围,有效统治范围只有洛阳一城。六月,宇文化及的叛军到达洛阳郊外,意图攻克洛阳作为根据地。

元文都对卢楚等人说:“如今宇文化及杀君叛逆,仇未报,耻未雪,我虽然复仇心切,但力不从心。从国家大局考虑,不如用高官笼络李密,拿国库的资财暂时利诱他,让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使得两伙叛军自相残杀,宇文化及被打败后,李密的兵马必然也疲惫不堪了。再说李密的士卒得到了朝廷的奖赏,担任着朝廷官职,朝廷多跟他们建立感情,容易运用离间之计,我们的军队养精蓄锐来钻他们疲惫困乏的空子,那么李密也是可以对付的。”卢楚等人认为应当如此。当天就派使者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的官职,命令他讨伐宇文化及。

李密于是向朝廷称臣,接受朝廷命令,带兵到黎阳抵御宇文化及,凡是打了胜仗就派遣使者向朝廷报捷,人们都很高兴。王世充单单对他手下的各将领说:“元文都那帮人,写写画画,文官而已,我看事态的趋势,一定会被李密抓起来。再说我的部队多次跟李密作战,杀死他的父兄子弟,前前后后已经很多,一旦成为他的下属,我们这些人就没有生路了!”说这番话是为了激怒他的将士们。元文都知道后非常恐惧,跟卢楚等人商议,趁王世充上朝的时候,布下伏兵杀掉他,已经约定时间了。纳言段达平庸怯懦,害怕这事办不成功,就派他的女婿张志把卢楚等人的计谋告诉了王世充。

王世充

当天夜晚王世充带领人马包围宫城,将军费曜、田闍等人在东太阳门外迎战,费曜战败,王世充夺取城门冲了进去,将军皇甫无逸只身逃脱,抓住卢楚杀了。这时皇宫大门紧闭,王世充派人敲着宫门对皇泰主说:“元文都他们要挟持陛下投降李密,段达得知后告诉了我,我不敢背叛朝廷,是来讨伐背叛朝廷的人。”开始,元文都听到发生变故,来到乾阳殿伺候皇泰主,指挥部队保卫,命令将士们凭借城池抵御兵变。段达诈称皇泰主的命令捉住元文都押送给王世充,一到就乱棍打死。

段达又诈称皇泰主的命令,打开宫门迎接王世充,王世充派人换下了宫中的全部警卫人员,然后拜见皇泰主谢罪,说:“元文都等人犯下说不完的罪行,阴谋制造内乱,情况紧急才采取这种办法,我是不敢背叛国家的。”皇泰主跟他盟誓。当天,升任尚书左仆射,总管监督朝廷内外各项军务。王世充离开含嘉城,搬进尚书省官署居住,独揽朝政大权。任命他的哥哥王世恽为内史令,住进皇宫,侄子后辈都握有兵权,镇守各地城镇。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宇文化及班师回朝,他的精兵骏马多半战死,剩下的疲劳困乏。王世充想趁机攻打他,又怕人心不齐,就借助鬼神征兆,说是梦见了周公。于是在洛水岸边修建了周公祠,叫巫师宣扬周公命令尚书左仆射赶快讨伐李密,会立大功,不然兵士们就会全部死于瘟疫。王世充的兵士多半是楚地人,习俗上相信欺骗迷惑人心的怪诞言词,大家都请求作战。王世充挑选精锐骁勇的人马,有两万多名将士,两千多匹战马,在洛水南边扎营。李密在偃师的北山头驻扎。

当时李密刚刚打败宇文化及,有藐视王世充的情绪,不筑壁垒工事。王世充在夜间派遣三百多名骑兵秘密进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中,命令全体将士马要喂饱,人要吃好,黎明时分进逼李密。李密出兵应战,队形还没摆好就打起来了。王世充埋伏的骑兵发起冲锋,居高临下,冲向李密的营地,放火焚烧他的军营,李密的队伍逃散了,他的将领张童仁、陈智略投降了,乘胜追击打下了偃师,李密逃跑退守洛口。

李密逃走后,其在各地的守将纷纷向王世充投降,王世充全部占领了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猛然扩展到整个河南。王世充同时还得到了李密部下的秦叔宝、程知节(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名臣大将,手下因而人才济济。

篡位自立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皇泰主封王世充为太尉,开太尉府,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王世充在官署门外张贴了三份布告:一份招聘文才学问足以帮助处理政务的文职人员,一份招聘武艺超群敢于冲锋陷阵的武职人员,一份招聘善于审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员。从此呈递书函当面介绍以推荐或自荐的,每天都有几百人,王世充一概亲自考核,殷勤慰问款待。他爱搞小恩小惠,从上至下直到部队的普通士卒,都用夸饰动听的言词进行引诱。当时的有识之士见他口是心非,断定他怀有二心。王世充有一次在皇泰主跟前吃他赏赐的食物,回家大吐一场,怀疑是食物中毒造成的,从此以后不再朝见皇泰主,跟他不打照面了。他派遣云定兴、段达向皇泰主禀奏,要求赐给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器、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九种器物(加九锡),发出了夺取政权的信号。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皇泰主被迫封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如数赐给他九种器物。有一个法号叫桓法嗣的道士,自称善于解释占卜图书,于是呈上《孔子闭房记》,图画为一个男人手持竹竿赶羊,解释说:“隋朝,皇帝姓杨。干一嘛,合起来是个‘王’字。王在羊后,预示相国取代隋朝当皇帝。”接着拿出《庄子人间世》《德充符》两篇呈递给王世充,解释说:“上篇谈‘世’,下篇谈‘充’,这就是相国的名嘛,预示您应当恩德遍布人间,顺应符命当天子。”王世充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上天的旨意呀。”拜了两拜接过图谶,立即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王世充又捕捉各种鸟雀,把写好所谓符命的帛系在它们的颈子上,一只一只地放飞。打下这种鸟雀前来进献的人,也授予官职头衔。

段达、云定兴等人把这些符命送进皇宫对皇泰主展示说:“天命不是凡间小事,郑王功德很高,请您禅让皇位,仿效唐尧、虞舜的榜样。”皇泰主愤怒地说:“这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我隋朝的气数还没有衰竭,这种话就不该讲,如果天意要改朝换代,那还谈什么禅让不禅让?您们各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突然说出这种话,我真失望啊!”段达等人没有谁不流泪。王世充又派人对杨侗说:“现在国内还没有平定,必须有个年长的君主,等到天下太平无事了,恢复您这圣明的皇上。一定遵守以前的盟约,决不违背。”

同年四月,王世充冒充皇泰主发出诏书把隋朝帝位让给王世充,派遣哥哥王世恽到含凉殿废皇泰主,僭位为帝,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王世充每当接受群臣朝见处理政务,都要情意恳切地指教一番,语言重复,千头万绪,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员,都为他的频繁差遣而疲惫不堪。他有时带上几个随从人员到通衢要道上巡视,并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让让路就行了,拉紧马缰慢步行走,对百姓们说:“以往的皇帝高坐在宫廷里头,民间的情况,无法了解透彻。

我王世充不是贪恋皇位,根本目的是要挽救艰危的时局,我现在应该像一个州刺史,每件事情都要亲自处理,应该跟黎民百姓一起评论朝政得失。担心宫门禁令有着限制,大家的意见传不进去,如今在顺天门外安置座位处理政务。”又命令在西朝堂受理诉讼案件,在东朝堂听取批评建议。于是呈递书信陈述意见,每天有几百人,书信奏疏已很繁杂,考虑难得周全,几天之后就不再出宫。

同年五月,王世充的礼部尚书裴仁基以及他的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商议击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事情泄露,全被杀害,灭绝他们的三族。六月,王世恽趁机而鼓动王世充杀掉皇泰主,以使断绝人们复辟的念头。王世充派遣自己的侄儿王行本鸩杀了皇泰主,谥号恭帝。皇泰主的将军罗士信带领一千多个士卒投降。十月,王世充率领人马向东攻占土地,打到滑州,接着带兵来到黎阳。十一月,窦建德攻入王世充的殷州,屠杀抢劫当地居民,焚烧王世充的粮仓,作为对黎阳一仗失利的报复。

困兽犹斗

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王世充的殿中监豆卢达投降李唐朝廷。王世充见人心一天一天散失,就用酷刑严厉控制,家里有一个人逃跑,全家不论老少都株连被杀,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只要告发就可免罪。又命令五家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而邻居没有发觉,四周的邻居都要处死。处死的事接连不断,人们叛逃越来越厉害,甚至上山砍柴的人,出去回来都有时间限制,弄得公家私人人人自危,都无法生活。并且把宫廷作为大监狱,只要产生怀疑,就把人家连同家属捆绑起来送进宫廷关押。

每当派遣将领出外作战,也把他的亲属拘留在宫里作为人质。被囚禁的人一个紧挨一个,不少于一万人,没有食物,饥饿而死的一天几十人。王世充招兵打仗没完没了,库存的粮食很快吃光,城里的人吃人肉。有的人抓来泥土放进瓦瓮,用水淘洗,沙石沉在底下,取出浮在上面的泥浆,把糠麸掺在里头,做成饼子来吃,人人都身体肿胀而腿脚发软,一个个躺在道路上。王世充的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人都饿死在山沟里。

同年七月初一,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 王世充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大将张镇周降,郭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阳降,王要汉以汴州降。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眼看局势不利,王世充亲自出面向李世民求和,双方在洛阳城外隔着洛水谈判,但最终和谈破裂了。 李世民派遣各路将士进攻王世充的城镇,一打就胜。九月,王君廓攻克王世充的頧辕县,一直向东攻占到管城才返回,于是河南的各个州县纷纷投降归附。

这时王世充已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与王世充是敌非友,王世充此举实为饮鸩止渴,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十一月,窦建德又派人去讲和,并且表示愿意援助王世充。王世充就派遣他哥哥的儿子王琬和内史令长孙安世回访,请求出兵援助。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王世充率领军队出方诸门,跟李唐朝廷的军队对抗,王世充的军队败退,李唐朝廷的军队乘胜追击,在城门外驻守,王世充的步兵不能进城,惊恐溃散向南逃跑,李唐朝廷的军队追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王世充从此以后不敢再出城,只是环城固守,等待窦建德的救援。三月,李世民在虎牢关活捉了窦建德和王琬、长孙安世等人,回到洛阳城外把他们给王世充观看,并且派长孙安世进城,让他去讲失败的情况。

王世充惊慌疑惑,不知道怎么办,打算冲出包围,向南逃往襄阳,跟将领们商议,都不应声,只得于五月十一日 统领文武官员到李世民的军营门前请求投降。于是没收王世充库存的财物,颁发赏赐李唐朝廷的官兵。王世充的黄门侍郎薛德音由于在他草拟的文书中对李唐出言不逊,被杀掉,接着拘捕王世充的同党段达、杨汪、单雄信、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人,都绑赴洛水的小洲上斩首示众。

为仇所杀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九日,李世民回到长安,将王世充、窦建德献于李渊, 李渊历数他的罪行,王世充回答说:“按照我的罪过,实在是死有余辜,但您的爱子秦王曾许诺不杀我。”李渊于是释放了他。他和哥哥王絏、老婆、孩子一起流放蜀地,由于押解人员还没有准备好,王世充一家暂时被关押在长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来了几个唐官称李渊有旨,要王世充接旨,王世充急忙出应,不料那几人立刻乱刀齐下,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后来查明,那几人中带头的是唐定州刺史独孤修德,他的父亲独孤机是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图降唐,被王世充所杀,独孤修德杀王世充是为父报仇。

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和哥哥王世伟等人在流放途中阴谋叛乱,被处死。王世充从篡夺皇泰主的帝位,共三年时间就灭亡了。

0 阅读:50

代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