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瑞王懿看公知之误:百无一用是书生,至死不为稻粱谋

五千叔带你一起飞 2024-01-10 22:22:04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习瑞和王懿都没有料到,他们的死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许许多多生前不认识他们、不关心他们、懒得了解他们、更谈不上理解他们的人,围绕他们的死,能生出这么多的褒贬来。

习瑞装了一辈子的B,也从来不敢想,自己纵身一跃,竟然被陌生的人们说成是文人风骨,不容浊世,认定是当代屈原,与王国维老舍海子陈天华并驾齐驱,还有人喊配享太庙。

若他去的平行世界能够看到这边,习瑞一定狡黠地眨眨眼睛,举起红酒杯说:正是在下。

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他身后留有3000万遗产。习瑞肯定会暗骂,呸,若是有钱,我岂能当什么劳什子失信被执行人?若是有钱,我也不会把小病拖成输尿管和肾积水,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

至于王懿,再怎么被人骂成汉奸反贼,也懒得辩护了。她实在饿得不行,几个月前就没力气为心中的理想主义写文章了。好不容易去了天堂,怎么就没人按照常规,点根蜡烛图片,“愿天堂里没有饥饿”了呢?

若死后有灵魂,飘飘然于空中,不受身体羁绊,不受病痛饥饿折磨,习瑞和王懿定然会嘲笑这些人“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一厢情愿把用力过猛的标签往他们身上贴,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咋的?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第十三章》

《谁喜欢当现代屈原?谁又天生是精日反贼?》

我在上文中力陈,把他们的死归责于时代,是幼稚的想法,是有害的做法。毕竟,我们还要抚养、教育儿女,不能让这样逻辑简单、缺乏理性、却又迎合人性弱点的观点在网络世界铺天盖地,大行其道。这世界已经破破烂烂了,就不要以一己之私去祸害年轻人了。

真相扑朔迷离,但抽丝剥茧之后,你会发现,习瑞和王懿这两代媒体人,在时代的变局下失去了谋生能力,因坚持自由放纵和清高傲慢而失去了社会支持,又恰巧都未婚未育导致没有勇气面对困难,于是不得不放弃了生命。

重复说一遍。他们都是不得不、放弃了生命。原因是:

1、失去了谋生能力;

2、失去了社会支持;

3、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每一个原因,都可以从他们过往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失去谋生能力,是因为有饭吃的时候没有未雨绸缪;失去社会支持,是因为自由放纵和清高傲慢的个性;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是因为没生孩子,未来没有希望,都是垃圾时间。

抒发情绪很简单,认清真相才重要。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一点儿也不重要,他们对我们有什么用才重要。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我在《全网最完整习瑞生平,不支持“文人风骨、当代屈原”的盖棺论定》一文中完整复现了习瑞的人生经历,总的来说还是缺钱惹的祸。王懿的则简单得多,参见《中产父母悲鉴:漂亮学霸女儿饿死日本,伤到绝望痛到麻木拒绝收尸》,她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怜之处还是更多一些。

习瑞和王懿的身边,还散落着更多赚不到钱的前媒体人。从有限的信息来看,王懿的几个朋友——维舟、李华芳、景雁等,都经济状况不好,写字没收入,炒币大亏损,花钱没轻重缓急,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写《这个时代辜负了她》悼文的维舟是个75后,90年代厦门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也是个“精日”。他没有在王懿生前去投喂,反而在王懿死后的悼文末尾开打赏。个中原因,撇开道德评价,主要就是玩囊羞涩。

习瑞的告别长文,激起一大批有傲气有理想情怀又对现实不满的苦逼中年人共鸣。他们渴望自由奔放快意恩仇却脱不开世俗羁绊,于是就将心中所求投射到已不能说话的习瑞身上,为自己目前的窘境辩解,如是而已。

习瑞和王懿们过去的好日子,不过是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的外溢。媒体赚钱主要靠广告,报刊杂志的售价通常连印刷费都打不平。他们觉得广告主是来蹭自己文章流量的,真相正好好相反,大部分作者其实是广告费养活的。

彼时媒体人的名利权色大丰收,吃的是时代的红利,平台的影响力,却沾沾自喜地归功于自己的才华和视野。

他们成建制地养成了宏大叙事的写作风格,个个都恨不得以国师自居,达则指点江山奢谈治国之道,穷则寻章摘句教企业家们履行社会责任。

偏偏不肯放低身段,去和任何一个微小但真正的生命去链接,了解和讲述人的真实情感和生活。即使镜头需要对准人,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小商巨富,抑或权贵大家,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格局拔高和情感升华。他们的笔下,写不出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远离人类的创伤与苦难,热衷于在激扬文字中抒发豪情壮志,不事稼穑,轻贱劳动,自诩为独立思考的孤勇者,以无冕之王自居,蔑视每一个具体的人,坚守自定的理想情怀,不与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共情。

“他们只共情自己,沉浸在自我编织的幻象中不能自拔。女人,也不过是让他自慰更为接近想象的一个客体。于是人间美好的一切他只能远远观望,无法沉浸式体验。甚至连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真实的情感,都是他们宏大叙事在随时可以献祭、牺牲的部分。”(引自作家陈岚)

他们在相互模仿和抬举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高度相似性和认同感的外部形象:爱发表意见,拼命追热点,擅长挖掘话题,善于发现问题,习惯制造对立,刻意放大矛盾,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自称公共知识分子,欧神则斥之为“文科生小编”。

他们常用“踩一个捧一个”的写作手法。批评身边的黑暗,就要从国外找灯塔。耳濡目染久了,他们对西方文化从思想上认同,生活方式上推崇和模仿,最终都成了“恨国党”,被人骂作“洋奴”和“汉奸”。

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在阶层上与上中下层全部脱节,在人我关系上与外界脱节,在国族意识上与祖国脱节,在生命上与家族链条脱节。他们躲进小楼自成一统,自信而傲慢地切断了自身生命系统的全部支撑。

时局变迁,寒来暑往,传统媒体被憋屈的广告主们慢慢抛弃,他们失去了供养者。喉舌的归喉舌,生活的归生活,端着架子不放的他们,尴尬地两边不靠,成为时代的弃儿。

教员早就提醒他们,文艺作品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小杨哥、陈三废、李子柒们蜂拥而上,抢夺了他们鄙夷的人群。就连退了休的大叔阿姨,都有秀才和一笑倾城精准拦截。

远离火热的新时代,他们饿着肚子,抱紧最后一点可怜的风骨。即使在风中消失无踪,他们也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敬畏之情。

习瑞和王懿在离去之前留给世人的那么多文字,翻译过来就是——

“呜呜呜,不合我意,信不信我死给你们看!”

前面的内容很重要,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就是:没手艺的人,如果没有嗟来之食,真的会饿死。

国师这个赛道太拥挤了。小小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面才是重中之重。因为,how come是地狱,how to是天堂。把上面那句话反过来,就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1、不管男孩女孩,最好不要学文科和艺术类。

20多年前我的邻居嫂子,和报社中层干部老公离婚后,坚决不准儿子学文科。尽管儿子语文英语要强于数理化,她硬是逼着儿子选了理科,后来去了一所双非读计算机。这就叫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2、就算学文科了,也不要从事文化艺术工作。

嫂子当年就恨恨地说过,文艺单位就算是个好人进去,也学坏了。我女儿因为保送只好读外语,但我在她上大学之前给她做的职业规划就是本科毕业做销售。销售这行当好,不会出公知,而不出女拳。

3、如果高考选不到好就业的专业,宁可降维打击去新高职。

在人生的功课里,谋生比什么都重要。有一份不看关系也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起点。

4、如果孩子不喜欢上学,就让他去劳动。

文凭没啥用,学校不教赚钱,孩子的人生道路也不是只有上大学一个选择。他若退出学业竞争,在劳动教育中成长,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5、不管你对孩子期许如何,从小就要带着他干活。

干得怎么样不重要,主打一个心智上不排斥劳动和心脑四肢协调。日后和同龄人竞争,迟早秒杀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谙世事眼高手低的家伙。

6、生儿育女。

子女不是来消耗你的,而是来拯救你的。有了子女,工作更有干劲,心理更皮实经踹,能发挥更多潜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抵抗不惑之年后无尽的无聊,人生不会有习瑞说的垃圾时间。

只有额头流汗挣来的财富才有价值,只有千锤百炼学到的本事才能持久。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地工作才有尊严,只有心怀感恩认真地生活才能幸福。

就这么多,我的话说完了,希望家长们能听得进去。

我是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五千叔对教育和财富颇有研究全网最淡定老爸,15岁就业权首倡者

成功幸福有公式赚五千万,生5个娃,攒1000平方

人生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请听五千叔娓娓道来

0 阅读:7

五千叔带你一起飞

简介:赚钱是最好了成长,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