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在IBM求职失败后自行创业还差点灭了IBM,但因故步自封而失利

史海撷英 2024-03-23 14:42:39

在计算机的领域中,曾经有一个品牌由一个中国人创立,不仅一度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军方都来买他的电脑,甚至差点让IBM破产。可惜这家公司如同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辉煌过后就开始了衰亡。

那么这个品牌是由谁建立的?他又是如何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的?

莫欺少年穷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一位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来到IBM求职,他身怀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希望在这家公司中大放光彩。可是,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人有着成见,随便找个理由将其打发了,这让年轻人十分气愤,并立志终有一日要打败IBM。这个年轻人就是王安(1920年2月7日——1990年3月24日),后来建立品牌“王安电脑”,差点真的让IBM破产。

王安于民国九年(1920年)出生在江苏昆山,年幼之时就在数学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16岁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这个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因此王安有着光明的前途。

然而不久后,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学校为了保证全体师生的安全迁到法租界。在上海沦陷后,王安这些学子只能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后来国立交通大学搬迁到重庆。已经毕业的王安虽然无法上阵杀敌,但是也尽自己努力,帮助军队研制通讯设备。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决定选拔一批高级人才前往美国深造,王安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资格,同杨振宁等人一同前往美国。

王安‍

来到美国后,王安到IBM公司寻求兼职工作,不料他遇到的面试官是一个有着种族歧视的人,他极度看不起王安,说:“IBM是搞高科技的地方,不适合你这种东方来的人,建议你找个修车铺打工比较好。”

王安遭受了极大的侮辱。其实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不排斥中国人,只是王安刚好遇到这个面试官。王安离开IBM后,把超越IBM公司作为毕生目标。

风生水起

王安在学业上变得更加刻苦,不到3年就取得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毕业后,王安进入到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在这里遇到科学家霍华德・艾肯,他是计算机领域的先驱,在二战中研发出大型计算机“马克1号”。此外,这位科学家与IBM公司之间也有着不小的矛盾。于是两人就开始研发最新的计算机科技。

当时社会上的计算机使用的存储设备基本都来自IBM公司的打孔卡片。而王安不到一个月研发出一个磁芯存储器,这让艾肯也不得不佩服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的天赋。

磁芯存储器的出现,立刻打破了IBM的垄断,并让他们的打孔卡片成为了过去式。王安为了取得创办企业的启动资金,将技术卖给了IBM。据说,最开始IBM公司打算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买断专利,后来发现只有自己一家前来商谈,立刻将价格压到了50万美元。这再次让王安感受到了侮辱,但是为了启动资金,他还是决定将其出售。

王安

不久后,王安注册了一家公司,在1955年改名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革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让产品一直处在前沿。而当时的IBM公司的老板老沃森还在故步自封,坚持机械计算机,而他的儿子小沃森一直致力于最新的电子计算机。两人一直没能将公司未来发展趋势达成共识。

而与此同时,王安开始先售卖自己发明的磁芯存储器,之后开始致力于研发,一直到60年代,王安公司研发出一种名为“洛兹”的计算器。虽然仅仅只能用来一些数学计算,但是它的体型只有今天的台式电脑那么大,而IBM公司生产的计算机虽然功能全面,但是太过巨大,差不多一台冰箱的大小。而且两者的价格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洛兹”计算器仅仅3000美金,IBM公司的计算机每月的租金就达到了1万美元。因此,“洛兹”计算器很快占领了市场,王安电脑的年销售额突破了500万美元大关。

后来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去研发,王安电脑在美国上市,股票发行价从12.5美元一天就涨到40美元。

上市之后,王安就决定放弃“洛兹”计算器,因为要想做大做强,就要往计算机发展。王安看出办公电脑是未来的趋势。当时的白领还在使用老古董打字机,于是王安决定开发出专门用于文字编辑的办公电脑。而打字机正是IBM公司的市场,一直以来他们占据着美国办公应用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1971年,王安所在的公司研发出第一款文字编辑电脑,并很快进入市场,得到无数人的追捧。这让当时IBM的总裁小沃森大吃一惊。他深知这种文字编辑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打字机的市场必然会被这款电脑取代。

王安电脑

果然如小沃森想的那样,王安的产品很快成为最热门办公用品。没过多久,王安的公司又推出一款划时代的“WPS”电脑,就是由机箱、显示屏、键盘构成,已经基本接近于现代的电脑了。

这种电脑的出现给办公应用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整个美国,上到政府官员,下到企业文员,全部扔掉IBM的打字机,换成“WPS”电脑,就连美国军队中都是选择王安电脑,直接向他开出4.8亿美元的天价订单。

这个时候,王安的公司的营业额与IBM公司仅仅只差20倍,IBM对此无可奈何。不久后,王安的身家在1986年进入到全球十大富豪之一。

盛极而衰

正在王安电脑未来可期的时候,作为领头人的王安患上了癌症,他并不担心生死,只是在考虑要将公司交给谁?

当时,公司里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是王安的副手,名叫卡宁汉,他不仅是公司元老,对经营、技术、创新,各方面都是很强的,而十分服众。不管怎么看,卡宁汉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王安最终将公司的大旗交到自己的儿子王烈手中。虽然王烈技术方面没有问题,在当时乔布斯开始创立苹果电脑的时候,他就很有远见地对王安提出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因此王烈作为研发主管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能力服众,也没有足够的经营能力。

王安

IBM公司虽然在文字编辑电脑这个方面输了,但是他们很快看出了计算机的潮流发展趋势,开始研发个人电脑,开始了转型。而此时已经年老的王安开始故步自封,反对王烈以及其他公司成员转型的建议,依旧闭门造车。就这样,王安电脑的未来就已经注定了。于是公司开始不断亏损,到了1989年,公司股价从最高的43美元,已经降到70美分。一年之后,王安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

王安死后,公司一直苟延残喘,一直到1999年被一家荷兰电脑公司收购。王安电脑的历史也就此结束。

王安曾出过一本自传,里面写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电脑业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跟上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形势,时刻走在同行的前面,使产品日新月异。”可惜,到了晚年的时候,王安没能这样做,不仅用错人,还故步自封,以致失去了公司转型的最佳时机,而王安公司也就如同流星一般转瞬而逝。

0 阅读: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