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为何点名让隆科多陪葬?雍正上位后才知父亲做法高明

猫眼观史 2022-08-26 18:17:58

权力是非常让人上瘾的,古时候的那些皇帝们,不光活着的时候享受荣华富贵,还想把自己的统治地位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会让一些人陪葬,免得自己孤单。

一般来说,陪葬的都是后宫中那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嫔妃,但是也有例外,如康熙就点名让一个男人陪葬,雍正当上皇帝以后,才知道父亲的这个做法,真的很高明。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国丈的三儿子、孝懿皇后的弟弟隆科多,隆科多是镶黄旗人,作为高干子弟,他的仕途当然要比别人顺利很多。1688年的时候,隆科多就已经是一等侍卫了,1711年,他成为了步军统领,京城的军队,全在他的掌控之下。

众所周知,康熙儿子很多,9个儿子的夺嫡之战格外激烈,对于隆科多这种实权派的大臣,皇子们自然是想要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来的,隆科多也想在康熙去世后,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于是早早地找了一个潜力股——皇后的样子,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结党营私这种事情,在任何封建朝代,都是大忌,隆科多这种实权派的大臣就更是如此了,康熙对自己和其他皇子的处境感到不安,告诫他不要结党,否则的话,身家性命可能就保不住了,康熙的话,有几个人敢不听从呢。

被警告一次后,隆科多做事情变得谨慎了很多,处处小心留意,害怕被别人抓到把柄。

1722年,康熙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临终之前,他把隆科多交到了自己身边,让他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结果第一件事就让隆科多如五雷轰顶一般难以接受——康熙要求他陪葬,康熙指责隆科多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触犯了国法,理应将其杀掉。隆科多顿时汗如雨下,大声喊道自己是冤枉的,极力为自己辩解。

最终还是雍正为其求情,康熙这才放了隆科多。紧接着康熙又下了第二道圣旨,给隆科多加了官提升了爵位,他从此成为了太子太保、顾命大臣。这种像过山车一样的遭遇,让隆科多既害怕,又庆幸,对于康熙的感激之情,更加溢于言表。

这就是帝王之术,先给一个耳刮子,再给一颗甜枣,让隆科多时时刻刻都记着,他全家老小的生命,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老老实实地辅佐君王,自然是荣华富贵无忧,若是起了二心,就会被抄家灭门。雍正继位后,才知道康熙的这个做法非常智慧高明。

隆科多在领略了康熙的手段以后,战战兢兢地表明了心迹,称自己愿意一辈子为爱新觉罗家族效力。但在野史的记载里边,其实隆科多还是背叛了康熙,康熙写的遗诏中,让十四子继承大统,结果被隆科多改成了4子,也就是雍正。

不过这种野史,可信的程度并不高,因为当时的遗诏是用满文、汉文两种文字写出来的,想要篡改没有那么容易,再者说了,哪怕只有汉文,那个时候的汉字还是繁体字,不似简体字这般随便改动一下,就能彻底改变意思。

但不可置疑的是,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隆科多确实出了很大的力气,加上他是雍正养母的弟弟,雍正对他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在朝中,隆科多的地位越来越高。

但在短暂的和睦相处以后,矛盾也随即出现了,隆科多为了永葆富贵,和年羹尧结党营私,护卫内应,被雍正给发现了,雍正问责的时候,隆科多闪烁其词,不敢给出正面的回应,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失去了雍正的信任。

1727年,隆科多和沙俄方面的代表,进行了边境方面的谈判,谈判快要取得成功的时候,他突然间被雍正逮捕回了北京,雍正列出了41条大罪,而且每一条罪名,全都有相应的证据,不算冤枉他。

罪名如此之多,可见隆科多这个人除了结党之外,还在其他方面犯了错误,为人并不怎么样。之后,隆科多被雍正幽禁在了畅春园里边,第二年,隆科多就去世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是误了卿卿性命,在康熙和雍正两个朝代中,隆科多都有着极为显赫的位置,在险象环生的九子夺嫡中,能够游刃有余,结果还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足以见得,古代的权力斗争真的非常残酷,皇权有着绝对的权威性,是说一不二的。

隆科多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为人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人太飘了,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0 阅读:39

猫眼观史

简介:文史专栏作者,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