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首经典花间词,一字一句皆是最美

点墨漫诗意 2024-04-26 21:16:56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睡懒觉或许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生活状态,经过了一周的忙碌工作,在难得清闲的周末时光,慵懒地睡到日上三竿,迷离的双眼看见窗外顺着帘幕边缘透进来的阳光,可是非常惬意安适的享受了。但对于古人来说,睡懒觉便不是那么常见的事情,因为他们要抓紧光线充足的白日尽快干活。而且这么一位终日无所事事的姑娘,哪有通过懒觉来补眠的需要呢?若要真的睡起来,那还不得睡到天荒地老去。

不过这位姑娘真的就在睡懒觉,还越睡越不想起床,任凭从屏风缝隙射入的阳光忽明忽暗地打在自己的脸上,将自己的秀美容颜照得更加鲜艳。还是起来吧,睡着也没什么意思,慢慢地画眉,慢慢地梳妆,慢慢地插花,还是如在床上一般懒散。前后摆放的镜子照出了自己正反两面,花光与人面在镜面中交互重叠,一如全词的时空,幽闭凝滞又不失空灵。

末了才发现自己还是有事要做的,她要去做针线绣花的活儿,凭慧心巧手在精美的罗衣上绣出需要的图案,而今日的图案偏又是成双成对的鹧鸪。词人在这幅罗衣图案上收束了词笔,并没有告诉读者女子此刻的心情,但就是这幅凝练的双双金鹧鸪,已能产生多少孤独之哀与为谁妆容的感叹。如此前边的赖床、懒画眉、迟梳洗也就有了落脚点,皆因一段孤独的怨情而生,至于怨从何来,那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人在等待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只能依靠迷离的记忆抚摸心中的伤痛,脑海中也就会不断切换真实与幻境。玉楼明月是现实的时空,柳丝袅娜就不知是真是幻了,至于春草丛生、郎马嘶鸣之状,就更不知是梦回离别之时,还是幻想重聚之日了。

但再美好的梦幻也都将如烟散去,只有身边静谧的器物长久真实地存在。人是会累的,会伴着红烛沉沉睡去,当其醒来时,只能空对窗外的萧瑟。残红飘落,子规啼血,又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如同梦中幻境愈发迷离。年复一年的失落间,人就不会再入梦幻了吗?或许并不会这样,心中总会有着一些没有希望的希望。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之后,江楼上的女孩还年轻吗?她应该已经老了吧。

但是她一直在等,并没有和大部分老去红颜一样嫁作商人妇,但等待又有多少意义呢?只能等得夕阳与江水也为她含情脉脉,却始终等不到想见的那人。痴情的背后总会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白蘋摇曳的沙洲在乐府诗中往往是情人分别的地方,唐人赵微明《思归》诗就有句云:“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二人分别的时候有怎样的誓言当然无从知晓,但可以相信,男孩给予了女孩一定回来的承诺。于是这便成了一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故事,千帆中总有一面是美艳心动的,但只要掌舵的不是你,我终究不会登船。

当然,如此执着的背后是令人敬佩的无惧时间的勇气。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都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但再怎么木讷的人也能够注意到眼前站着一位充满惆怅愤恨的他。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正无情之物当然也就根本不会管世间的情、世间的恨,它们照常升起,照常吹过,照常静谧,只留下有情之人的心里一片凌乱。

人到底能有多少种恨?江淹的名篇《恨赋》铺排了六位历史人物,赋咏了八种类型的人生痛楚,但最终还是指向了唯一的遗恨——生命的短暂与有限,这便是词中所谓的恨极之处“天涯”。天涯相隔的不一定是遥远的距离,更有逾越不过的生死。于是青山、明月、江水、清风的出现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了,它们相对于生命都是永恒的存在,它们见证过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来而又去、去而又返,所以也就不那么珍视生命,自顾自地将春花吹落,亲手结束了又一个短暂而美好的生命。已经意识到恨极之人怎能承受住这个?春花是自己未来的写照,自己又正在被山月水风逐渐摧残慢慢变老,心情还能平静无澜么?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人到了这种状态,外界的物候变迁就改变不了平静如水的内心。柳丝渐长,春雨愈细,都是惹动闲愁的春去物候,何况伴随着落花,还有滴滴诉说着时间流逝的漏壶水声。不仅人听了会心惊,就是塞外鸿雁,城头乌鸦,都能感到一阵勾魂摄魄的震撼。但对于屏风上金线绣成的鹧鸪来说,再怎么春尽不返,也都无动于衷,因为它本没有心,一如词中睡着的心如死灰的女孩。

女孩已经惆怅不已,但词人似乎更加狠心,他让女孩在一片华美的空间里又梦见了魂牵梦绕的人。梦见了又能如何呢?女孩在寂寞空闺里伤感得死去活来,而不在乎她的人根本无法知晓,也不会去想知晓,很可能他正在另一处温柔富贵乡中快乐逍遥,这怎不让人心死呢?既然如此,何必让自己沉浸于忧伤?生命在情感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当女孩真正拥有了选择生活分配生命的自主,便是她获得重生的时候。

菩萨蛮

【唐】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美丽的女孩是词家惯常摹写的形象,她们往往身处陈设有精致华美器物的寂寞空闺中。这首词的上阕便是如此:女孩正香闺熟睡,屋内的珠帘是用水晶制成,女孩所枕的是温润滑腻的玻璃,在晚唐的时候,水晶与玻璃可都是从西域贩贡而来的名贵材料。温暖的锦被上绣有鸳鸯图案,暗示着她可能梦见到远方的情郎。于是换韵的两句便有多重解释:这一片与闺阁空间相对的郊野可以是女孩梦中所见,可以是闺阁外此刻的夜景,更可以是如蒙太奇般切换到游子孤苦漂泊的空间。

下阕所写相对特别,一下子跳跃到女孩醒时的容貌仪态。传统的写法会将女孩置于暮春场景,以一片零落春红衬托其独守空闺的忧愁。但温庭筠在这首词里翻出新意,藕合色的丝裙似乎看不出季节,但人日才佩戴的人胜透露着此时方过新年,美丽的女孩在微冷的寒风中迎接着春天。这本是充满春之希望的时令,但却被上阕的忧伤思绪点染得憔悴落寞。春花还没有开,也就无所谓因落花而伤情,但女孩已经开始伤感了。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诗就这样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温庭筠应是用词体改写诗意吧。

菩萨蛮

【唐】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绿窗人似花”,女孩子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这么一句自夸的话,她的内心得有多么的心酸。

美貌的容颜是女孩子一项值得骄傲的资本,原本并不需要反复地自我强调,肯定会有许许多多的风流浪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嘴里说着各式甜蜜的话。他们当然不会被女孩子真正在意,懂得欣赏自己的美是一方面,自己喜不喜欢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如果自我倾慕的郎君也能如此表达对自己的赞美,那就再好不过了。

心许的郎君确实也能欣赏自己的美貌,但是他们似乎在自己之外,还有其他的想法与追求,总是会决绝地离去,留下自己孤独地守着寂寞空闺,无趣地应付游手好闲终日调戏自己的纨绔公子哥。那就再挽留一下他吧,可是自己又能有怎样的方式呢?不独立的个体使自己只能用琵琶诉说心中的苦痛,只能用歌声再次凸显自己的美貌。实在不行,那就主动说自己如花般娇艳,你能不能再看看我,再陪着我呢?对于美貌的女孩来说,内心显然是骄傲的,被逼到如此境遇,显然是放下了所有的身段与尊严,可在那个时候,像她这样的女孩又能有多少尊严可言呢?

这首词是以男性视角叙述故事的,郎君终是有情,但还是决绝地踏上了再不回头的路。

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家乡是温暖的,家乡人都是宽容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受了委屈,若回到家乡一定能得到最温柔的安慰与陪伴,况且家中还有如卓文君一般愿意与自己同甘共、苦临街卖酒的美丽妻子等候着自己。

但为何不回家呢?现代游子也常常如此自问,最终还是做出不回家的决定。小时候,大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都鼓励游子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干成一番大事业。于是自己也就来到了大人们所说的外面的世界,初来乍到,果真觉得非常精彩,有光怪陆离的娱乐,还有眼花缭乱的选择。“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番惬意终于享受到了,家中之人想象中的自己的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吧。

渐渐地,终于发现惬意只是瞬间的花火,陪伴自己的只有奔波的疲惫、异乡的孤独、失败的落寞、长夜的无助,外面的世界其实很无奈。那是否就这样算了吧,回家去,还有美好的小日子等着自己,但内心又是这样地不甘,总是想着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获得精彩,既然自己选择了外面的世界,经受再大的苦难也要咬牙走完。实际上,回乡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但人又总是不愿意承认失败的,当发现自己坦然接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己老了。

所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唐】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晚唐五代的时候,天下动荡,四处乱兵,政权更迭的速度都非常快,于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更是过着朝不保夕的忐忑生活。同处晚唐的诗人罗隐就写下了相似的句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看上去这是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的消沉,人生应该是要向着未来奋勇前行的,如此只顾眼前,不论未来,往往会遭遇自甘堕落的沉沦。如果说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信心,又有多少人会真的把自己弄成行尸走肉的样子?但是晚唐五代是一个希望缺失的时代,政权的混乱导致世人对于未来的方向十分迷茫,也对发展晋升的途径没有期待,那还能怎么要求他们要有进取心呢?他们就算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只能换得一事无成的结局。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啻为一种豁达,一种对时代悲剧人生无奈的自嘲,不管明天如何,至少今日有酒,也就足够了。

不过借酒消愁往往是徒劳的,今宵的沉醉更多地会换来明朝酒醒的空虚苦痛,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看似莫抱希望的话语实际上依然放不下内心的躁动,酒杯前的呵呵,总是那带着眼泪的苦笑。

思帝乡·春日游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青春是什么?青春不在于娇美的容颜,而在于懵懂的天真,在于大胆的恋情,在于无悔的冲动,在于生命深泉的涌流。

在青春眼里,满城的飞落的花瓣不是伤春的惆怅,而是活力与风流的化身,就让它满头都是好了,青春的自信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不同状态下的美丽。这番自信还是无所畏惧的,突然间遇见心动的他,何必去问他的家世背景早年经历,就不管不顾地冲上去,拥抱降临在青春的爱情。当然,青春不是不知道跌倒的隐忧,但依然无怨无悔地扑向迷离的烟火,这仍然是自信的表现,自信不会遭遇这悲惨的结果,就算真的如此,那也在青春岁月里绽放过最灿烂的生命,做过了这个年纪才可能会去做的事,也就不枉仓促的青春了。

多年之后,再来看青春时候的这些话、这些事,或许也会觉得它们实在太天真、太幼稚、太不假思索、太乱七八糟。但真的就会追悔不已吗?或许更多的时候仍然会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这样的无知无畏,这是完全跟随着自我生命律动的选择,既此生无悔,又永不散场。

女冠子

【唐】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或许时间会冲淡离别的情感,但去年今日的分离远还未到模糊的时候,相反会在一年的跨度中发酵得更为惆怅。分别的无奈会给双方都带来伤痛,因为知道此去不还,没有再见的机会,但又不愿意让对方察觉自己的痛楚,生怕将其感染得更为不舍,就让远去的安然离开,留下的好好过日子吧。

但这终究只是双方的自我欺骗,分离之后并无人分担空自相思的痛苦,生活中的种种忙碌又只能让自己在梦中回忆去年今日的分别。在外人看来,自己好像已经魂断心沉,不再留恋逝去的人事,似乎自己也不知道依然牵挂着没有可能的对方。但好在还有天边的明月,见证过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的月亮是自己唯一的知己,只有它懂得自己内心的苦痛与梦见的场景,但这又能有多少意义呢?明月的知,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就算真的知晓,它也只会在天上无动于衷,不能做出任何的改变,于是自己的不知而知也就更加凄苦了。

至于词中的相思之人是男是女则不必强定,只要情到深处,无论男女都会有如此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的落寞憔悴。

荷叶杯

【唐】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心动的邂逅是难以忘怀的记忆,人群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心头便有触电似的感觉,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不仅这个瞬间难以忘却,就连当时的环境,周遭的陈设,都历历在目,不管过了多久,都是那么清晰。

可是人生长恨,欢愉的时候太少太少了,美妙的相逢往往伴随着各自分飞的结局,也只有失去的苦涩才会让记忆更加深刻,如果这场分别还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的话,则又会增添新一重的苦涩滋味。

宋时就开始传说这首词的特殊写作背景。唐亡之后,韦庄帮助西川节度使建立前蜀政权,成为开国元勋,官居宰相。但军人出身的王建有着浓重的晚唐行伍习气,他看上了韦庄的爱姬,随即用教授宫女歌舞的托词将之抢夺入宫。韦庄无奈之余,别无他法,只能填就此词诉说内心痛苦。后来词作流传大内,爱姬闻之惨怛,遂绝食而终,使得此词又带上了几分血泪深情。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这首歌词终归唱出了对于过往情人最深切的眷恋。

3 阅读:210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0:10

    初夏(五月七日)早行》 晨晓缕缕烟, 桥上人倚栏。 林中鸟欢叫, 未闻有杜鹃。 半春至入夏, 五十余几天。 昔日壮强汉, 而今羸弱单。 妻顾营养补, 频吃多加餐。 术后满一月, 缓缓复元还……

点墨漫诗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