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谍法》有助完善中国营商环境法治化

宋忠平 2024-02-12 12:11:03

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坚持的治国方向。

依法治国核心在于有法可依。《反间谍法》修订有助于建立健全中国法制环境,并使其完善化、系统化。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商业领域,中国政府一直坚决贯彻依法治国,而加强国家安全必然需要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国家安全能得到保障,才能给国内外投资者以长久的可靠、安全、公平之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不仅是因为中国有极具商业价值的巨量市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中国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正是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赋予了外商投资者可靠的投资保障。《反间谍法》的修订就是在保障国家安全同时,补齐了中国营商环境法制化的最后一块短板。

天下不太平!少数西方国家图谋对中国发动颜色革命,并搞政治颠覆等破坏活动,同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实施各类破坏,尤其是以间谍等方式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和危害。如果中国政府纵容这种间谍行为,必然会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破坏,其结果就是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将被打破,可靠的营商环境将被损害,投资环境亦将随之恶化。这对国内外投资者们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届时,无论你的国籍在哪里,只要你人在中国从事经济活动,那么你的利益都将难以保全。

中国为什么要修订《反间谍法》?为了与时俱进,并与国际大环境恶化相匹配,更为了维护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才能让中国社会保持长久稳定,让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两者相互依存,共为一个整体,这是很浅显的辩证关系。

近期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巴以军事冲突、红海冲突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地区冲突首先会导致社会环境恶化,紧接着就是欧洲的营商环境和中东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欧元区受到打压,其本质就是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受到了战火的摧残,煽风点火、制造冲突的美国却在隔岸观火,坐享国际投资者回流的巨大红利。

对投资者而言,中国能赋予投资者最大红利除了市场空间巨大、消费能力巨强,更多则是能够保持社会的高度稳定,这与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反间谍法》分不开。《反间谍法》本身就是要确保社会高度稳定,能够给包括外商在内的投资者们一个持久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并充分享受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长期红利。之所以修订《反间谍法》也是因为世易时移,大环境变化使然。那些对中国实施《反间谍法》不理解,甚至是刻意的误解,完全是对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辩证关系的一知半解。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经济安全是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之一。这里所提到的间谍等,除了针对政治、军事领域,也会在经济领域搞破坏,这本身也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对境外投资者的自身经济利益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有效地铲除这方面的短板和漏洞,才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实际上,这里面存在两个疑问。一个是哪些人惧怕《反间谍法》。必然是那些打着商业旗号干着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一类人,这类人的商业价值不大,不要也罢,毕竟蝇头小利与国家安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二是美西方国家都有更加严格严苛的反间谍相关法律,不胜枚举,但为什么中国不能有此类法律,这不恰恰说明某些叫嚣《反间谍法》威胁营商环境的人别有用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问质疑《反间谍法》的人:社会不稳,经济何以稳?一味唱衰《反间谍法》带来营商环境的恶化,一味贬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负面评论中国的发展,这些都是司马昭之心罢了。

相比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什么是营商环境的最佳状态?就是以法制来规范营商环境。中国的法治化建设在不断完善、优化,包括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必须强化和补齐。只有一个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定的中国,才是全球投资者的最大乐土和最佳选择。但不可否认,个别国家不希望看到中国吹响全球投资者的集结号,对中国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抹黑、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0 阅读:11

宋忠平

简介:学者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