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参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关中拍客 2023-12-02 22:06:16

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长安街北侧,有一座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坐落于南北向的贡院西街内。2007年8月22日,这里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2023年4月20日上午,参观完古观象台和中国海关博物馆,我步行来到长安街对面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包括“中国邮政博物馆”和“中国邮票博物馆”。这里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展厅位于大楼的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包括“邮票馆”“邮政馆”“珍宝馆”和“特展厅”等展区。

走进博物馆展厅,第一层为特展厅,正在举办2023(癸卯)兔年生肖邮票展。沿着楼梯,登上二楼,便是邮票馆,让人仿佛置身于邮票的世界之中。

这里展示了清代、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珍贵邮票,以及到目前为止新中国发行的全部邮票实物或图片,包括纪特、文革、编号、JT和年号等邮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印制精美。除此之外,这里还展出了42个国家的邮票,乃中国邮票博物馆与万国邮联各会员国交换的邮票。

第三层和第四层为邮政馆,主要展示原始通信、古代邮驿、近代邮政的历史,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景观、模型,回顾了中国邮驿和邮政的发展过程。

夏代,已经能够造车,设有“宣令之官”传达政事,设有“车正”管理车旅交通。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出现中国有组织通信活动最早的记载。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完整有效的邮传通信系统,并且制定中国最早的通信法规。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国西北地区的活动都与邮驿紧密相连,形成严格的边郡行政、军事、邮驿系统。

隋唐时期,邮驿通信规模庞大,水路交通四通八达,邮递工具多种多样,驿站管理非常严格。另外,驿使还承担着为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官员或者文人墨客传递私信的任务。

元代,国家领土面积广阔,形成很多条重要的邮路干线。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大都,目睹当时邮驿的盛况,在《马可波罗行记》中,形容邮驿是一种“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

明代,重视开拓邮驿,沟通边疆和海外联系,在交通干线和通衢大道设有水驿、马驿和水马驿。清代,根据《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有驿、站、台、塘总计1970处,递铺13935处。

1896年3月20日,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扩充海关邮务,改为国家邮政。当日,光绪皇帝在此奏折上朱批“依议”的字样,代表着清朝国家邮政正式诞生了!

随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大清邮政分局,包括塘沽、大沽、吴淞、南京等地,也被称为“邮政支局”。1898年,开始在内地和重要城镇设置,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邮政机构。

这里展示了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创办后设计的邮旗。大清邮政官局依据清朝悬挂的龙旗,描绘了一条腾云驾雾的青龙;北洋政府时期,在五色旗的基础上,添加邮政标志飞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邮旗为邮政特色样式。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民国邮政,简称“中华邮政”。在交通部中,设立邮政总局,组织管理制度因袭英国文官制度,包括选贤任能、信赏必罚、终身事业。

这里竖立着一块规约勒碑。民国初年,浙江省洞头县警役常借传递文书和信函之名敲诈百姓。1926年,林环岛等人奋起反抗,迫使警察机关制定五部四条规约,并将此碑竖立于当地的土地庙内。

1935年7月5日,中华邮政《邮政法》公布实施,包括“邮政国营之权义,邮件资费、交寄、投递及书信秘密之保障,邮件运输之迅速,安全与费廉、邮件之损害补偿”等50条内容。

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邮电部成立,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12月10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确定以服务人民为总方向和最高原则,确定邮政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局所稀少、分布不均、网络残缺不全的状况,中国人民邮政在国家交通运输网的基础上,建成以北京为中心,以铁路为主、水陆空综合利用的干线邮运网。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邮政建设规模空前加大,邮件运输能力和处理能力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邮政储蓄、特快转递等新业务相继开办,中国邮政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邮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安全互联邮政网络的重要一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和信息化浪潮,中国邮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以高水平服务赢得认可、以高效能创新提升能力、以高层次合作共赢发展,擦亮“不负信任 与美好相连”的邮政品牌,共推安全互联、共筑信任之基、共创美好未来。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