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都军区原副司令,亲赴汶川地震场指挥抢险,父亲是开国上将

韦小宝谈社会 2023-11-28 09:34:38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震震惊全球。汶川地震发生后,茫茫大地上,成千上万的子弟兵奋勇前行,投身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第一个到达现场的高级将领却是成都军区副司令范晓光。范晓光,一个身上承载着家国情怀的军人,他的故事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军事史和家族传承之中。

范晓光,生于1945年,湖北人。年仅19岁的他于1964年参军入伍,踏入南京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为国家接受专业军事培训。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政治运动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不幸。

范晓光的父亲,开国上将王平,被错误批判,范晓光因此离开了部队。直到1975年,随着父亲的复出,他再次投身部队,进入军委炮兵科研处工作。

2003年,范晓光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副司令,两年后,60岁的范晓光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中国军队中的一位高级将领。然而,更大的考验在2008年降临。

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的大部分部队都在外地执行任务。面对总理的焦急询问,范晓光如实报告:“成都军区能出动6000名战士,已经全部投入救灾战斗。”

可是6000名战士显然远远不足以面对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范晓光果断下达了动员民兵的命令,最终成功地动员了十万名民兵投入到救灾现场。

在救援行动中,范晓光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亲自带领队伍进入震区,建立通讯设施,第一时间将灾情传达给外界。而在唐家山堰塞湖的疏通过程中,范晓光更是亲临一线指挥,面对危急的局面临危不乱。

为了稳定大家的心,他公开承诺:“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部队,部队中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领导干部。”这样的表态为救援人员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然而,汶川地震的灾情之重,让范晓光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唐家山堰塞湖疏通的指挥现场,记者蜂拥而至,成百上千人争相报名登记。范晓光为了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竟然连续三四天都没有吃上一顿饱饭。直升机的紧张资源也被大量的记者占用,让他感到无奈。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晓光下达了一道命令:“谁要再放一个记者上山,就把谁扔进水里去。”这个果断的决定使得救援现场重新变得安静有序,范晓光成功地指挥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疏通,排除了险情。

范晓光的家族背景也是他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他的父亲王平,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建国后,王平参加了抗美援朝等战争,成为中国开国上将。然而,他在特殊时期受到错误批判,范晓光也因此受到影响。王平于1998年离世,享年91岁。

回首范晓光的一生,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灾难面前,他都展现出了军人应有的英勇和坚毅。作为一名高级将领,他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

在汶川地震中,范晓光的领导和决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总的来说,范晓光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中国军人的峥嵘岁月,更是一部家国情怀的传奇。他的身影,犹如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军人为国家、为人民英勇奋斗。

在范晓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责任担当,更看到了一个家国情怀的传人,他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0 阅读:476

韦小宝谈社会

简介:社会学专家,剖析近现代社会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