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半夜穿插,张灵甫误以为自己人:黄百韬也走夜路啊?

兵说视界 2024-01-29 11:50:50

作者:莫孤烟

1947年5月13日黄昏,蒋军整编74师开进到孟良崮地区。天色渐黑,全师宿营,师长张灵甫在师部通宵达旦守在电台跟前研判情报。当下的战局错综复杂,74师走错一步,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张灵甫不能不万分紧张起来。

74师接到南京、徐州、临沂等地发来的各种电报,综合研判的结果是陈粟部出现大规模调动。参谋长魏振钺少将的结论是——陈粟有围歼我军的意图。

凌晨时分,蒋军官兵突然发现山脚下有一支部队正在急行军,此时夜已深沉,加上雾霭弥漫,根本看不清对方是哪一部分的。张灵甫也跑出帐篷外观看,只听见官兵窃窃私语,都在说“黄百韬的部队怎么走夜路啊”。

按照蒋军的兵力部署,黄百韬的整编25师以及李天霞的整编83师就在整编74师的两翼,分别相距5公里左右。因此,74师从上到下都以为脚下的这支部队是黄部,张灵甫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支赶夜路的部队,正是叶飞率领的华野1纵,一支最擅长打穿插的部队。

【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顺着山路插入敌人纵深】

1纵本来是不参加孟良崮战役的,他们在之前的宿北、鲁南、莱芜几个大战役中,都打满了全场,贡献最大,伤亡也最大。陈粟首长实在舍不得把手中的王牌部队用得太狠,便打算让他们彻底休整一段时间,不必参加围歼74师的战斗。陈粟认为,集中4纵、6纵、8纵、9纵四个纵队的兵力,歼灭74师是有把握的。

不过,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却力主1纵参战,用他自己的话说,“梅兰芳不登场,戏就没法开场”。梅兰芳一辈子唱头牌,从没当过配角,1纵就是华野的头牌,他们不上场,这出戏就唱不精彩。

事后证明,让1纵参战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假如当时1纵不参战,华野大概率是吃不掉张灵甫的。

【华野领导合影。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榘、谭震林】

华野部队是由新四军和山东的八路军两部分组成的,陈毅和粟裕都来自新四军,所以对他们来说,1纵、4纵、6纵这些老新四军部队就是自己的亲生子,而3纵、8纵、9纵这些老八路军部队就像是客人。特别是对于粟裕来说,原本资历不太深,虽说主席让他负责华野的军事指挥,但和原八路军干部之间的磨合还需时日,之前在苏北和鲁南战役中就产生了一些不快,因此终究还是自己的老部队用得顺手。

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只要1纵、4纵、6纵“叶王陶”黄金组合集中在一起,粟裕就敢下决心打,而且胜率极高;但凡这3个纵队拆开使用,仗就不好打了。粟裕之前一直在寻找歼敌良机,就在孟良崮之战发动之前一个月,其实就已经有了打74师的机会,但当时1纵还在宁阳,没法及时赶到,所以粟裕也就难以下决心。主席也看出了这一点,来电鼓励粟裕,让他时刻把主力握在手中,“只要主力在手,不愁没有歼敌机会”。

【陈毅和粟裕】

整编74师是在5月11日抵达孟良崮附近的,张灵甫接到的命令是在14日当天占领坦埠,而从垛庄走,经过孟良崮到坦埠的距离是50公里。74师算是半机械化的重装部队,携带大批辎重,行军速度不快。对于以轻步兵为主的我军来说,区区50公里是一天急行军就能到达的,但对于74师来说,少说也要走上三天。有这个时间差,对粟裕来说就有足够的歼敌机会。

1纵的任务是在12个小时之内跑50公里路,从张灵甫和黄百韬的结合部插进去,一直插到垛庄。张部和黄部之间就隔了5公里远,这么小的缝隙也敢穿插,也只有粟裕用兵敢出这样的奇招,也只有1纵这样的“梅兰芳”部队才能做得到。

【华野部队行军】

1纵这一插,就插到了张灵甫的脚底下,叶飞甚至在队伍中都听到了山上74师官兵的说话声。他严令部队保持静默,不必理会敌人,只管加速行军就是。74师全师上下包括张灵甫在内,没有一个人想到脚下行进的是一支解放军,他们打死也不敢想,他们甚至都没有打上几颗照明弹看看这是哪一部分,就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黄百韬的部队在走夜路。

没有及时识破并阻止1纵的穿插行动,是张灵甫此役犯下的第一个大错。而轻易丢失垛庄,则是张灵甫犯下的致命大错。

【张灵甫】

垛庄是74师的后勤基地,那里有粮仓和弹药库,还有大量不利于山地行军的重炮、车辆和辎重。74师于11日离开垛庄时,张灵甫只留下少量部队守卫,因为他们的两侧是黄百韬和李天霞的两个整编师,陈粟的兵也不是天兵天将,怎么会钻到这里来?因此不需要重兵把守。张灵甫这么想也不算错,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粟裕会让一个纵队从他和黄百韬的中间悄无声息地插进来。他错就错在当他在13日晚的一堆情报中分析出可能被合围的危险后,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巩固垛庄,战场敏锐度实在欠佳。

【陈毅(左一)粟裕(左二)在观察阵地】

一直到了14日的早晨,张灵甫的顶头上司、兵团司令汤恩伯意识到华野主力正准备对74师下手,急忙电令张灵甫赶紧增兵保护垛庄,这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作出的决断。张灵甫这才派51旅前往垛庄守备,结果被1纵部队堵在了半道上。他们哪里知道,早在汤恩伯给张下命令的一个小时前,1纵的一个师和6纵的一个师就已经攻占了垛庄。一天之后,6纵的主力赶到垛庄,74师已被围得像铁桶一样,插翅难飞了。

张灵甫的这两个错,犯得相当低级,等于是在自己作死。他虽不是什么真正的名将,但也算是身经百战,之所以在生死关头应变如此迟钝,除了自身能力之外,恐怕还是轻敌思想作祟,认定华野根本无能力吃掉自己,即便身处险地也无所畏惧,反倒可以成就他的“不世之功”。

如此看来,张灵甫和马谡,确有相似之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1 阅读:181
评论列表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