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援军互相猜疑贪图享乐,侯景背弃盟约攻陷建康城

历史的非理性者 2023-05-18 22:41:07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上》

梁纪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

公元549年

太清三年

南梁柳仲礼大破侯景军队于青塘,柳仲礼亦负伤,双方暂时息战。南梁朝廷因为侯景之祸都怪罪朱异,朱异因此忧愤疾病而死。按照前例,没有追赠尚书官的说法,梁武帝痛惜朱异,特追赠尚书右仆射。

南梁封山侯萧正表以北徐州投降东魏。

南梁援军到达台城却与台城无法通信,有人提议,放风筝飞入城内传信,侯景的军队看到风筝以为是施妖法,都用箭射了下来。鄱阳王萧范世子萧嗣的随从李朗诈降侯景得以入城,城里才知援军都从四处赶到,梁武帝封李朗为直阁将军。鄱阳王世子萧嗣与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带领军队击退侯景,李迁仕与樊文皎带兵五千孤军深入,被侯景部下宋子仙伏兵大败,樊文皎战死。

柳仲礼性情孤傲,与邵陵王萧纶和萧大连有嫌隙,萧大连又与萧确有嫌隙,因此军队互相猜疑,无有战心。援军在刚到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倾力支持,刚过淮河,援军便开始放任士兵抢掠,因此援军大失人望。王显贵以寿阳投降东魏。

侯景因为粮草不继,开始忧虑。王伟进言说,如今台城短时间内攻不下来,援兵一天比一天多,不如假装求和缓住形势,在求和之时偷运粮草,援军必然不会防备,我们得到粮草修整好之后,再趁着他们懈怠之时一举攻下。侯景听从了王伟的建议,派遣任约,于子悦在城下拜表求和。太子因为城里穷困想答应求和,梁武帝说和不如死,太子再次请求求和说援军与侯景相持不下,不如先答应求和,再考虑办法。梁武帝迟疑了很久说道,那你决定吧,不要被后世所耻笑。于是太子答应了侯景的求和。

侯景要求朝廷割让江右四州之地,又要宣城王萧大器为人质。中领军傅歧说,哪有围城军队在城下还愿意与之求和的呢?侯景不过是为了麻痹援军,而且戎狄之人,不能轻信,况且萧大器是嫡嗣,岂能作为人质。梁武帝以萧大器之弟萧大款为人质送与侯景,下诏说,可以停兵不战,以侯景为大丞相及恢复以前一切名号。

在西华门外歃血为盟,为盟之后侯景的军队依然没有撤去,还在继续围城,侯景假称没有船,一下走不了,又怕援军出击。又把萧大款送回台城,依然想要萧大器,要求特别多,完全没有要撤军的意向。因此太子知道侯景并无求和意向,只是拖延时间,但也不能完全撕破脸。

侯景上书于梁武帝说,东魏高澄已得寿阳与钟离,我没有落脚的地方,请求借广陵和谯州,等到收复寿阳之后再奉还朝廷,又说援军都在南岸,想从京口渡江。太子都答应了。侯景又上书说,萧确威胁他,即使他与朝廷结盟,萧确依然要与他作战。梁武帝召萧确入朝,萧确不愿意,邵陵王萧纶说如今主上忧危,不得不暂时先与侯景和好,陛下的话,怎可违背?萧确留着眼泪入城面见梁武帝。

侯景运送粮草到,王伟进言说,如今大王你举兵入城,所犯下的罪,肯定不会得到原谅,况且背弃盟约的事,自古就有很多。萧正德也劝说侯景说,如今功业建立就剩一步了,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侯景上表于梁武帝,痛斥梁武帝治国的过失,让梁武帝将援军将领都治罪,他才会解城围。梁武帝看后,又羞愧又愤怒,立坛于太极殿前,告天地,以侯景背弃盟约,请求上天惩罚。

城内因为被围的时间太久,城里的人死掉了十之八九,还活着的人,也都非常虚弱,只盼援军能到来。而援军都督柳仲礼与邵陵王萧纶每日饮酒作乐,诸将都请求与侯景战,萧纶不许。

侯景再次进攻台城,萧纶世子萧坚守太阳门,萧坚终日饮酒,不恤部下,部下董勋与熊昙朗都痛恨萧坚,于是引侯景军队入城,萧确力战,不能克,回宫对梁武帝说城池已失陷,梁武帝安卧不动说,还有一战之力吗?萧确说没有了,梁武帝叹息说因为我得了这天下,又在我手里失去,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0 阅读:2

历史的非理性者

简介:喜欢阅读历史与中外经典文学,细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