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割当青储,一亩涨到2100元农民排队卖!是利民还“害民”?

科学怂哥 2024-04-30 20:25:20

小麦收割当青储,一亩涨到2100元农民抢着卖。那农民究竟为何要在小麦即将成熟之际,选择将其提前收割作为青储饲料出售,这是利民还“害民”?

青储饲料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夏小麦即将成熟,然而网上却开始流传一亩青储小麦能卖到1500元,甚至一度炒到了2100元,其实这个所谓的青储小麦,是将未成熟的小麦连同秸秆一起收割,将其粉碎之后压实发酵一个月,之后作为畜禽食用的饲料。

而之所以会出现大量收购青储饲料,主要是因为市场存在供需缺口,在2020-2023年这几年中,华北、东北等地连年降水偏多,华北地区的降水量甚至达到了684.9mm,较往年增加了54%,这也使得原本应该作为青储的玉米地,遭遇大量降雨被淹没,最终导致牧场饲料储备不足。

于是养殖企业开始用青麦作为代替,需求大供给少,自然引得青储价格越来越高,如果按照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1.15元,亩产800-1000斤来计算,一亩地大概可以收获920-1150元,而再刨除麦种、化肥、人工等成本,一亩地的净利润也就300块钱左右。

这样一看,青储好似为农民省下了后续的秸秆处理、晒麦等工序,且能为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真的是好处多多。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把小麦割了当青储真的好处多多吗

其实并不是的。首先就是价格虚高,因为养殖企业常用的青储饲料其实是玉米、苜蓿等等,青麦只是作为应急,在营养价值方面,这一时期的青麦还处于灌浆时期没有什么营养,只有青贮玉米营养价值的70%。

更何况,青贮玉米每亩产量约为3吨多,收购价是在1200元到1300元,反观产量只有一吨多的青储小麦,1500元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明显不划算,这些企业者如何能同意高价购买。

其次是粮食安全问题。在社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2021年,全球仍有8.28亿人受饥饿影响,粮食安全也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在2021年时,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83公斤,远高于国际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但为了推动粮食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每年仍然会进口大豆、玉米、大麦等饲料粮,就比如在2023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就高达1.6亿吨,如果大量农民跟风卖“青储”,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那该怎么阻止“毁青卖储”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我国的农业农村部也早已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但同样,不少农民选择毁麦卖青储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最重要的就是谷贱伤农,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服务费用等等,使得小麦的生产成本从770.23元/亩已经上涨至了880.77元/亩,净利润也从168.40元/亩下降至了47.14元/亩,可以说大大挫伤粮农积极性。

只有提高种粮收益,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才能让农民的种粮更有盼头,大家觉得呢?

0 阅读:1

科学怂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