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帝在位时期天灾不断,其掌权后并未进行善后工作导致东汉衰亡

史海撷英 2024-04-30 10:35:57

延光四年(125年)三月,东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忽然就病重了。

皇帝生病,这自然是大事。再加上当时汉安帝又是在外面巡游,不是在宫里,医疗条件也比较有限。所以很快,汉安帝的病情就越发严重,逐渐到了弥留之际。

这一下,问题大了。

汉安帝此时仅仅只有32岁,之前身体情况还不错。所以之前谁都没想过汉安帝会突然病危。而且,汉安帝此时才刚刚亲政四年时间,因为他执政的能力有限,所以国家此时有一大堆烂摊子没处理!接下来该怎么做,谁都不知道!

更要命的是,据史书记载,汉安帝临终之前,因为病来的太快,根本就没来得及交代后事。病重之后,他倒是想跟皇后托付后事,但却根本说不出话来。最终,三月丁卯(4月30日),汉安帝只能盯着皇后,一句话都没说出来,慢慢驾崩在了回京的车里。“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将军耿宝行太尉事。祠章陵园庙,告长沙、零陵太守,祠定王、节侯、郁林府君。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庚午,还宫。辛未夕,乃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以后兄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懿。甲戌,济南王香薨。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这就是汉安帝最后的结局。

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汉安帝这种死法,其实就叫死不瞑目。在他驾崩之前,有太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这直接导致接下来的东汉高层将会出现一大堆烂事,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刘祜

而在后来的史书上,史学家们对于汉安帝的评价同样也不好。很多人认为,正是汉安帝在位时期,东汉开始由盛转衰。因为汉安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太多,导致后来接班的皇帝和大臣不管怎么弥补,都始终无法收拾好这些烂摊子。而整个东汉,从汉安帝开始也就彻底走上了下坡路。此后的几十年里,东汉将会在衰落的路上一路狂飙,再也救不回来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汉安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他在位这段时间会成为东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而汉安帝在位时期到底都做错了什么?为啥他留下来的这些烂摊子后来大家就再也弥补不了呢?

这个故事其实还得从当年汉安帝刘祜登基的时候说起。

其实原本正常情况下,刘祜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因为刘祜的父亲并不是皇帝,只是一个王爷。而且,刘祜还不是他那个王爷父亲的嫡子,只是一个庶子。正常情况下,他长大之后连王位都继承不了,最多只能封侯。

而在刘祜小的时候,当时东汉在位的皇帝,还是他的叔叔汉和帝。

汉和帝在东汉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标志性人物。因为就是他在位时期,东汉达到了极盛期。但是可惜的是,汉和帝的身体情况却似乎不太好。他本人一生只活了二十八岁,而且生的孩子也基本上都夭折了。等到汉和帝晏驾之前,他就只有两个儿子还在世。一个年龄稍大一点,但是身上常年有病,所以可能会薨逝。另一个此时刚满百天,未来怎么样,谁都说不准。

刘肇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东汉最高层制定了一个备选方案。必须先从宗室当中选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留在京城。如果未来汉和帝这两个儿子在汉和帝驾崩后都不幸夭折,而且他们也都没后人。那么接下来,就由这个宗室的孩子接班。

因为刘祜他的那个王爷父亲跟汉和帝感情不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再加上刘祜又是庶子,本来也不重要。所以最后,刘祜就被选了出来,作为这个方案的备用人选。

原本这个方案只是一个备用方案,是为了以防万一用的。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汉和帝驾崩仅仅八个月之后,这个方案还真的就用上了!

汉和帝驾崩之后,因为他两个儿子都比较年幼,所以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就开始出来主持大局。此后,邓绥先是拥立了汉和帝的那个小儿子。但是仅仅八个月之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

而这个孩子夭折之后,就只剩下了一位皇长子。可是偏偏那位皇长子又常年有病,随时有可能薨逝。所以最后,邓绥为了国家稳定,也为了自己能够掌权,就只能放弃皇长子,转而去选最后的备用方案。

刘祜

就这样,延平元年(106年)八月,刘祜稀里糊涂就被人安排了一切。在外人的指挥下,他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过继到了汉和帝的膝下,成了汉和帝的嗣子。然后,刘祜被直接推上皇位,成了汉朝的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讳祐,清河孝王第二子也。少聪明敏达,慈仁惠和,宽容博爱,好乐施予。自在邸第,数有神光赤蛇嘉应,照耀于室内,盘纡殿屋床笫之间,孝王常异之。年十岁,善史书,喜经籍,和帝甚喜重焉,号曰‘诸生’。数燕见在禁中,特加赏赐,下及玩弄之物,诸王子莫得与比。殇帝即位,邓后临朝,以帝幼小,诏留于清河邸,欲为储副。殇帝崩,以王青盖车迎,齐于殿中,拜为长安侯,乃即帝位。”“八月,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群臣陪位,引拜帝为长安侯。皇太后诏曰:‘先帝圣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唯长安侯祜质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诗》、《论》,笃学乐古,仁惠爱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祜。《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礼仪奏。’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长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谦恭慈顺,在孺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犹临朝。”

当然,虽然做了皇帝,权力肯定是不属于刘祜的。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刘祜都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大权都掌握在那位太后邓绥手里。所以这十五年,后来也被大家称作是“邓绥时代”。当然,在正史上,如果按照皇帝在位时间来区分的话,从这时候开始,东汉确实是正式进入了“汉安帝时代”。

而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也就是名义上汉安帝在位,实际上邓绥掌权的这段时间,东汉则是变得非常特殊。因为在这十多年里,东汉进入了一段“天灾期”。在这段时间里,东汉每年都会大地震,同时爆发其他各种天灾。

客观来说,这些天灾其实才是导致东汉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连续十多年的天灾导致东汉的粮食大幅减仓。为了赈济百姓,东汉的国库基本彻底空了。同时,那些底层自耕农小家庭抵御天灾的能力有限。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粮食卖给那些大地主,从而加速了土地兼并。

邓绥执政时天灾示意图

除此之外,为了赈济灾民,缓解社会矛盾。当时东汉的掌权者邓绥不得不把大量原属于国家的公有土地分给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也让国家彻底失去了大量的公有土地。以后东汉再想通过公有土地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就不太可能了。

总之,这些天灾直接从根本上重创了东汉的国力。和天灾相比,其他的管理和个人原因其实都只能算是间接原因。

虽说这期间东汉不是汉安帝说了算,但毕竟是汉安帝在位。而且,从执政能力来看,汉安帝其实还不如邓绥。如果邓绥早点交权,让汉安帝自己去搞,估计结果只会更差。

就这样,在汉安帝做了十多年的傀儡皇帝之后,建光元年(121年),太后邓绥崩逝了。直到这个时候,汉安帝才正式开始亲政。而这一年,汉安帝已经28岁了。

此后的四年里,东汉将会进入真正的汉安帝时代。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汉安帝会成为东汉的最高决策者,真正决定一切事情。但问题是,从这时候开始,汉安帝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表现印证当年邓绥的预判!

邓绥

在汉安帝亲政之后,汉安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正常规则,人走茶凉,清理邓家。

之前邓太后对于汉安帝虽然也有拥立之恩,但毕竟压在汉安帝头上十多年。所以,对于邓家,汉安帝的感情其实极为复杂。同时,邓家当时权势过大,这也让汉安帝觉得非常忌惮。“帝少号聪敏,及长多不德,而乳母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常与中黄门李闰侯伺左右。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悝、私、阊先从尚书邓访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阳安侯珍、都乡侯甫德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于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骘从弟河南尹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遵、将作大匠畅皆自杀,惟广德兄弟以母阎后戚属得留京师。”最后,汉安帝轻易除掉了整个邓家。邓家最高层的几个男人全部被逼自杀。邓家其他的亲属也全部被流放边疆。

邓家被除掉这件事,后来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其实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外戚影响比较大的时代,大家往往会很沉默,认为汉安帝是迫不得已。但在另外一些时代,这事就被当作是汉安帝残害忠良的罪证。因为邓家的这些外戚确实非常不错。

虽然是外戚,但是邓太后掌权的时候一直严格约束家人。包括邓家内部,家教也特别严格,从来没出过任何一个纨绔子弟。而在权力方面,邓家也没有任何擅权的表现。虽然之前邓太后一直把持大权,但除了邓太后之外,其他邓家的几个高层,一直严格在按照自己的职权做事,从来没有半点逾越!

如果之前邓家真想做点什么,以当时邓家的威势,汉安帝根本就奈何不了他家。因为当时京城大部分的驻防军队,汉朝北线几乎所有的精锐,中央的决策权、沟通权都在邓家手上。这样的邓家,就算想造反废了汉安帝,都不是难事。

所以,后来在《后汉书》当中就看到了很奇葩的一幕:在汉安帝流放邓家之后,几乎整个天下都在给邓家鸣冤。无数士族大臣公开在朝堂上上奏,死保邓家。皇宫之外,很多百姓自发为邓家鸣冤。太学也有很多学生为此而愤怒,差点就开始当街游行。除此之外,当朝大司农朱宠,更是直接抬棺上殿。宁可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给邓家伸冤。“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舆榇,上疏追讼骘曰:‘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骘等罹此酷滥。一门七人,并不以命,尸骸流离,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丧气。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宠知其言切,自致廷尉,诏免官归田里。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洛阳北芒旧茔,公卿皆会丧,莫不悲伤之。诏遣使者祠以中牢,诸从昆弟皆归京师。及顺帝即位,追感太后恩训,愍骘无辜,乃诏宗正复故大将军邓骘宗亲内外,朝见皆如故事。除骘兄弟子及门从十二人悉为郎中,擢朱宠为太尉,录尚书事。”

于谦

如果去读这段正史就会发现,这一幕其实和千年之后,明朝的明英宗杀于谦的时候基本一模一样。

因为当时社会压力太大,汉安帝最后也只能妥协,赦免了邓家,让其他邓家人返回老家。但问题是,就算这样,邓家已经自杀的那些人依然回不来了。至于说汉安帝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算不算他留下的烂摊子,这事就只能交由后世评说了。

除此之外,在清理邓家的同时,汉安帝还做了一件更有争议的事情。

就在清理邓家之后不久,汉安帝下令,废除了东汉之前的连坐法。但是,这里的连坐不是针对百姓的,而是针对官员的。

在汉安帝之前,按照东汉法律:所有官员一旦涉及贪污,不但要没收全部赃款,而且还会牵连到子女。贪官的子女,不但享受不到赃款,而且还得和父亲一起去坐牢。“居延都尉范复犯臧罪,朝廷欲依光比”。这时,新上任的太尉刘恺认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呼吁政策“人性化”一些,这赢得了其他官员的赞同,一起说服朝廷废除了贪污官员父子连坐的“非人性化”惯例。

这件事后来在史书上无疑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也是汉安帝的无奈之举。毕竟,当时汉安帝急需清理邓家。如果不给这些士族官员让渡一些利益,这些士族恐怕会集体反对他,那样他就无法除掉邓家了。

东汉疆域图

等到私人恩怨处理完了,这一年也就过了一多半了。而接下来,汉安帝总算是开始做点正经事了。不过这也不是汉安帝主动想去做的,而是麻烦已经找上了门。

就在汉安帝亲政的下半年,几个边疆游牧民族听说汉朝这边换了主事人,所以就开始频繁搞事情。于是接下来,汉安帝只能去派兵镇压。好在当时汉朝的军事力量依然比较强大,军队里能打的武将也不少。所以最后,高句丽、鲜卑、羌族和匈奴都被打了回去,总算没闹出太大的问题来。

在保护边疆,保家卫国这个角度,汉安帝做的倒是也还算不错。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十一月,天灾依然在持续,有三十五个郡同时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要组织赈灾,恢复生产。好在之前的十多年里,同样的事情汉朝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经验比较多。所以很快,汉朝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赈灾,一切都开始迅速恢复。

就这样,在一团乱麻当中,汉安帝度过了自己亲政的第一年。其实从这一年汉安帝的表现当中已经可以看出来,汉安帝其实并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至少,他在几个关键事件当中展现出来的政治手腕,其实非常不成熟。

但偏偏对于这一点,汉安帝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相反,他觉得自己好像还挺不错。而且,汉安帝还觉得,此时天下好像挺太平的,没有任何问题。

那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享福了?所以,转过年来,汉安帝很快就搞出了一个大事!这一年,汉安帝正式下令,给自己的乳母王圣封了一个“野王君”的爵位。

说起来,汉安帝的这个乳母,作为乳母,确实是挺合格的。因为汉安帝从小就没了母亲,稍大一点之后,又被带到了皇宫。从始至终就一直都是这个乳母陪着他。所以对于汉安帝来说,这个乳母不是母亲,但胜似母亲。所以,汉安帝亲政之后,一直在极力报答自己乳母。不但给了各种物质上的赏赐,还给了乳母很高的政治地位,让她可以直接插手朝政,史书上对此称之为“分威共权”。非但如此,就连这个乳母的两个女儿也都仗着汉安帝的宠信,可以直接干预朝政。后来,她们更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大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一时之间,整个汉朝高层被她们搞得乌烟瘴气。

除此之外,在封君不到一年之后,汉安帝又再次下令,要给自己乳母修个房子。原本皇帝送乳母一套房子,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汉安帝的打算,是想直接动用国库的储备金去给自己乳母修一座超级豪华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当时在汉安帝的要求下,国库总计动用了超过一个亿来给自己乳母修这个宅子。

据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的全国财政收入,大概在四十亿左右。而到了汉安帝时代,就算东汉多发展了两百多年,但此时刚刚经历了十多年的天灾期,国家的总财政收入也不可能超过一百亿。也就是说,当时汉安帝动用了全国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收入,去给自己乳母修这个房子。

而且,当时汉朝还没彻底走出天灾期,很多地方连赈灾款项都还没到位,边疆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在这种时候,汉安帝的这个命令到底有多荒谬,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东汉疆域图

当然,在重用乳母和宦官的同时,这期间汉安帝倒是也做了一件正经事。

之前邓绥掌权的时候,因为东汉常年地震,国库空虚。再加上西域这期间又发生了叛乱。所以,东汉就直接撤回了西域的驻防军队,暂时放弃了西域。

而到了汉安帝这里,因为天灾逐渐停了,国家收入开始逐渐恢复。所以在这期间,汉安帝开始任命班超的儿子班勇带着几百人,前往西域重新进行驻防。此后的几年里,班勇带着这几百人,在西域别开生面,最后重新控制了整个西域。“北匈奴连与车师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玉门、阳关以绝其患。敦煌太守张珰上书曰:‘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谨陈西域三策:北虏呼衍王常展转蒲类、秦海之间,专制西域,共为寇钞。今以酒泉属国吏士二千余人集昆仑塞,先击呼衍王,绝其根本,因发鄯善兵五千人胁车师后部,此上计也。若不能出兵,可置军司马,将士五百人,四郡供其犁牛、谷食,出据柳中,此中计也。如又不能,则宜弃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计也。’朝廷下其议。陈忠上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此其不乐匈奴、慕汉之效也。今北虏已破车师,势必南攻鄯善,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威临南羌,与之交通,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则百倍之役兴,不訾之费发矣。议者但念西域绝远,恤之烦费,不见孝武苦心勤劳之意也。方今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蹙国减土,非良计也。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帝纳之,于是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在收复西域这件事上,汉安帝确实做的还不错。但同时,这里面有几分功劳能算在他的头上确实也有待商榷。因为下面真正干活的是班超的儿子班勇,和汉安帝关系不大。而收复西域的方案也是之前邓绥敲定的,和汉安帝关系不大。

亲政之后的第二年,汉安帝主要就做了这些事。

再之后,转过年来,汉安帝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汉安帝下令,去山东那边巡游一圈。在这次巡游过程当中,汉安帝去了一趟泰山,并且在泰山进行了一系列的祭天仪式。不过汉安帝的这次祭天和历史上著名的泰山封禅还是有区别的。封禅是最顶级的祭祀礼仪,历史上一共也就只有那几个皇帝做过。至于汉安帝,他不是去封禅的,只是普通的祭祀。

而从泰山回来之后,在亲政的第三年里,汉安帝主要就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叫逼死杨震。

这个杨震就是后来杨修的高祖父,当时正在担任东汉的太尉。而面对宦官和乳母的所作所为,以杨震为首的这些士族官员自然纷纷反对。但结果,他们的反对反倒是让汉安帝对他们更加反感。于是最后,就在汉安帝从泰山回来的同时,汉安帝直接下令,免除了杨震所有官职,让他直接返回老家。而杨震在收到处理结果之后,觉得是自己无能,所以就直接饮鸩自尽了。“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云:‘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且邓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忽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谪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

杨震被逼死无疑进一步激怒了整个士族集团。所以接下来,汉朝高层的内部矛盾开始变得越发尖锐。

至于第二件事则是叫废太子,这事就更离谱了!

简单来说,之前邓绥活着的时候,认为汉安帝的长子刘保非常不错,所以就立刘保做了太子。而等到汉安帝亲政之后,汉安帝虽然也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还可以,但是想到他是邓绥立的太子,心里就总觉得很别扭。

恰好在这个时候,汉安帝那个乳母王圣某天和太子刘保的乳母因为一些琐事吵了起来。“时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以为圣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圣及其女永与大长秋江京及中常侍樊丰、王男、邴吉等互相是非,圣、永遂诬谮男、吉,皆幽囚死,家属徙比景。太子思男等,数为叹息。”

刘祜

而双方吵完之后,王圣觉得气不过,就去找汉安帝告状。接下来,汉安帝觉得自己乳母被欺负了,所以一怒之下就直接下令,把太子的乳母全家流放了。

这事发生之后,汉安帝的那个乳母王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她觉得自己已经把太子得罪狠了,感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太子也扳倒算了!所以在这之后,王圣就开始在汉安帝耳边说太子的坏话。

而王圣开口之后,其他反对太子的人,比如说当时的皇后阎氏也开始积极参与进来。“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共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建光元年,邓太后崩,帝始亲政事。显及弟景、耀、晏并为卿校,典禁兵。延光元年,更封显长社候,食邑万三千五百户,追尊后母宗为荥阳君。显、景诸子年皆童龀,并为黄门侍郎。后宠既盛,而兄弟颇与朝权,后遂与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共谮皇太子保,废为济阴王。”最后,在这帮人的联手诋毁之下,汉安帝果断选择废了刘保的太子之位。

此时汉安帝除了刘保这个儿子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儿子!也就是说,废了太子之后,接下来根本没人能坐太子的位置!估计汉安帝废太子的时候,也是气得昏了头,压根就没想过后面的事情怎么处理。

杨震的死,士族集团的愤怒,以及废太子这三件事加起来,几乎就花费了汉安帝一年的时间。等到这些事情都摆平之后,时间就来到了延光四年(125年),也就是汉安帝亲政的第四年。

刘祜

这一年年初,在摆平了朝中的内部矛盾之后,汉安帝觉得日子又好过了,所以就打算出去散散心。在这一年二月,汉安帝正式开始南巡。结果,出去刚过半个月,三月初走到南阳郡的时候,汉安帝的身体忽然就不行了。此后,汉安帝一病不起。最后连自己的身后之事都没能交待一句话,就直接病崩了。

其实仔细回顾汉安帝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汉安帝只是平庸了一点,还算不上是昏君。因为他确实没干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只是多花了一点钱,重用了几个心腹而已。

如果只看汉安帝自己的故事,这么想确实没毛病。但是如果拿到东汉整体的历史大背景当中或许就能明白,汉安帝真正的错误到底在哪里了。

作为东汉中期的一个皇帝,汉安帝在位的这段时间正好衔接了东汉极盛时期。而他在位时期,东汉又长期发生天灾,导致国力暴跌。虽然天灾发生的那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邓绥说了算,和他关系不大。但是等到他亲政之后,他就需要负责他承担的历史任务了。

从东汉历史的大背景来看,汉安帝的历史任务其实是压制土地兼并,防止地方豪强做大。因为之前邓绥为了赈灾,几乎耗尽了整个东汉的财力,而且把国家的公田都给发出去了。所以到了汉安帝这里,汉安帝必须要做的,就是把邓绥发出去的公田都给收回来!

这个工作只有他能做。如果换到他的下一代去做,就会因为公田发出去的时间太长,土地所有权已经彻底固化,国家根本不可能再把土地给收回来。但汉安帝在位时期偏偏没能承担起这个任务。他甚至从来都没意识到,这是他的历史责任。没能及时抑制土地兼并,抑制地方豪强的崛起,这其实才是汉安帝留下的最大的烂摊子。

所以在汉安帝时代之后,接下来的几位东汉皇帝不管如何弥补,都不可能再扭转局面了。因为在这之后,东汉衰落的趋势已经彻底成型,已经不是一两个明君就能扭转的了。就这样,从汉安帝驾崩之后,接下来的东汉将会在衰亡的路上一路狂奔。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的历史就是东汉如何衰亡的历史了。

0 阅读:3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